返回第261章 越发激烈的朝堂斗争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1章 越发激烈的朝堂斗争第(1/2)页
不经意之间,朱标的这两个妹夫就使劲地卷了起来。

    方进负责制定蹴鞠的规则,而梅殷则负责向海外诸国推广蹴鞠。

    只是后者如此主动的新闻,却并非是朱标的本意。

    所以他在得知此事时,有些哭笑不得,却无法去阻止梅殷的行为,总不能说自己害怕将来大明的蹴鞠队输给海外的番邦蛮夷,丢了天朝上国的脸面吧。

    不过朱标仔细一想,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

    他随即释然,又开始继续处理国事。

    据得到的可靠消息,老朱已经踏上返回应天府的归途,自己便能马上卸下重担了。

    这个时代的官员,在向朝廷递奏折时,通常会写一大段文绉绉,但又毫无意义的废话。

    不仅朱元璋受不了,连朱标也要抓狂。

    好在如今中书省尚未被老朱废除,倒是帮朱标分担了不少工作,往往只有那些极为重要的事情,才需要朱标亲自来把关。

    杨宪还活着,汪广洋也没被边缘化,胡惟庸等一帮人始终坐不了一家独大。

    这几方势力之间也一直在勾心斗角,但往往最后被处理定罪的只是一些小弟,几个大佬都能全身而退。

    尤其是因为代表浙派官员的刘伯温,因为抱上了太子朱标的大腿,无论淮西一派如何弹劾诋毁,都无济于事。

    朱标是摆明了态度,就要保住刘伯温。

    在原时空,李善长案其实是由朱标及其太子党发起,对淮西派的一场大清洗。

    所以即使是原来的太子朱标,在自幼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信奉仁爱之道,但在权谋纷争的朝堂,必然也会首选为自己的利益和未来考虑。

    他同样也会意识到自己终将成为未来的皇帝,心中也明白,那些曾经辅佐他父亲、淮西勋贵们已经老迈无用,对他的统治只会构成威胁。

    甚至可以说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长是被冤枉的,但他在自己最为宠爱的嫡长子和多年的淮西老兄弟之间,还是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自己的太子,便默认了太子党的行动。

    这個时空的朱标,比起原来的那个,更是多了几分果断的狠劲。

    若是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继续逼得太紧的话,他不介意重新发动一次“胡惟庸案”,甚至“李善长案”。

    在毛骧给自己的情报里也十分清楚地告知,数年以来无论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在整个朝堂里安插了多少自己的亲信。

    这些人都是来自淮西,是他们的亲信,同样也紧紧抱团,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势力。

    所以朱标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杨宪、刘伯温等人并未出局,依然是朝廷命官的情况下,胡惟庸等人在危机感的刺激下,会更为敏感,尤其在刘伯温的女儿还和朱标有了婚约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培育自己的势力竟然变得更为疯狂起来。

    只是太子朱标威信尚在,所定下的“刑不上中书省”规矩依然存在,这帮人不敢冒然违反。

    “胡惟庸难道还想当秦桧不成”朱标细数着胡惟庸的种种行为,在心里默念着。

    他如今也不能冒然动手,因为胡惟庸等一干淮西派系虽然结党营私,形成小团体,但总归还是干事的,而且能力也有,偌大的国家,还是需要这些人来管理。

    还有刘伯温此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显然是一个不是太喜欢进行权谋斗争的家伙,经常会将自己置身于世外,明哲保身,远远没有胡惟庸那帮人充满攻击性。

    当然这也是他的智慧所在。

    只要能紧跟着太子的脚步,自然能保住富贵,又何必醉心于朝堂的斗争。

    但如此一来的话,杨宪那家伙虽然也有一定的攻击性,可实在有些孤掌难鸣了。

    “算了,那就再苦一苦他吧,孤这边保住他性命无忧便是。”

    朱标如此想着,向刘伯温说道:“老师,学生有一件事想要请教”

    “殿下请说。”

    “孤在几年之前,曾经定下过一个规矩,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要刑不上中书省,这几年以来,他们也确确实实遵守了这个规矩。”

    “可是老师觉得这个规矩还能再坚持几年”

    刘伯温轻叹一声,暗道:看来殿下也发现了,这朝堂上的竞争是越发激烈了。

    其实这跟朱标的手笔也大有关系。

    毕竟刘伯温经常被朱标当工具人使唤,疯狂吸引满朝群臣的仇恨,那些人不敢嫉恨太子,也不好对刘伯温下手,只能将目标转移到其他浙派的官员身上。

    刘伯温沉默了一会儿,便开口道:“殿下,从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从来没有不会被破坏的规矩,区别在于时间长短而言。”

    “殿下立下的规矩,早晚会被破坏,就像历史上那些帝王所定的规矩一样。”

    朱标眉头一挑,顿时恍然。

    如果帝王立下的规矩,一直以来都被遵守,能做到自始至终都不会改变的话,那么又怎么会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

    就像如今大明的朝廷斗争,每一次斗争都是在冲击自己立下的规矩。

    每冲击一次,自己立下这规矩的威慑性便会衰弱一次。

    直到某一天,那些胆大妄为的权臣猛得一发力,这堵墙就会轰然倒塌。

    就在这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似乎还伴随着一丝哭喊叫骂之声。

    皇宫重地,是谁如此无礼

    朱标皱着眉头,脸色变得不悦起来。

    “殿下,中书左丞杨宪杨大人求见。”李忠匆匆前来汇报。

    朱标看李忠的脸色有些古怪,但并没刨根问底,只是淡淡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不多久,杨宪便被请到了大殿里,只是这家伙竟然捂着脸,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这一下朱标就看见杨宪黑黝黝的脸庞上有清晰的巴掌印,他伸手虚扶了一下,没有说话。

    杨宪爬起来指着自己脸上通红的巴掌印说道:“太子殿下,臣不堪其辱,臣也是堂堂的朝廷命官,与那胡惟庸同殿为臣,他竟敢出手殴打微臣,臣请殿下为臣做主”

    朱标顿时头大不已。

    这两人真的是势同水火啊。

    在自己立下“刑不上中书省”的规矩后,胡惟庸虽然明面上会买朱标面子,不再弹劾杨宪,想置对方于死地。

    但这架不住胡惟庸等一干淮西派系的那张臭嘴。

    老子不能弹劾你,骂你难道不可以。

    所以杨宪和胡惟庸之间,吹胡子瞪眼,不知道互相之间骂了多少次了。

    当然朱标对此不以为然,君子动口不动手嘛,骂骂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想到今天,胡惟庸竟然朝着杨宪动手了,看来光骂人已经不过瘾了。

    刘伯温说的对,自己立下的规矩就像是一堵墙,对方会不断试探其坚硬度,直到有一天这堵墙轰然倒塌。

    看着痛哭流涕的杨宪,朱标只好夸慰道:“孤一定给你做主,你别哭了,堂堂的中书大臣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说罢,朱标就对外面喊道:“毛骧,今天之事你去查一个水落石出,然后交由伯温先生来处理,依律重办,不可宽纵”

    杨宪听到这里就对朱标扣头谢恩,然后就告退了。

    等杨宪出门后,朱


第261章 越发激烈的朝堂斗争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