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ISSCC结束后的紧迫感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ISSCC结束后的紧迫感第(1/2)页
as1999年一共出货了217台,这217台设备里有22个是翻新机。

    相比之下,19962台,其中7台翻新机。

    这体现了整个半导体市场的逐渐好转。

    1999年全年净销售额为1197亿欧元,而净收入仅有00万欧元,毛利率为334,

    1999年的净研发成本达到13大量人力成本,到1999年年底,整个as的员工接近三千人。

    周新想要在2004年之前买下as,第一难题是说服飞利浦半导体和as国际,第二大难题是绕开监管限制。

    阿美利肯极有可能会插手此事。

    如果无法购买as,可以考虑买其他二线的光刻机厂,利用关键节点的认知优势来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远没有这么简单,as也无法只靠自己就生产出一台光刻机。

    他们也需要来自全球五千个供应商为他供货。

    所以周新即便有机会买下as,也要培育华国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

    “怎么样,这次iss大会有什么感受”

    在从旧金山回伯克利的路上,胡正明问道。

    这种大会对胡正明来说,一是吸收业界最前沿的知识,了解行业动态,二就是交际。

    多个朋友多条路,保不准就要从学术界跳槽去业界了。

    “没啥感觉,大家做的东西都很厉害,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同时更深的感受是华国在整体集成电路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9年全年,华国大陆地区半导体销售额仅仅只有四千万美元出头,占全球比重的004,甚至不如as一家公司全年净销售额的零头。

    周新这次参加iss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见到张汝京。

    在2000年华国还没加入to,就决定回华国建厂,这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一件事。

    01年4月中芯国际在华国成立。

    张是华国半导体发展无法绕开的人物。

    此时张汝京回弯弯创办的世大半导体,已经实现了量产和盈利。

    并且张汝京打算把世大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弯弯,第三厂到第十厂全部放在大陆。

    就在张汝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世大的大股东在张汝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台积电秘密协商,将在明年把公司作价50亿美金卖给了台积电。

    也正是在世大被卖之后,张汝京回华国成立中芯国际。

    不过周新即便见到了张汝京,他也没有什么角度去提醒对方,而且台积电开出的价码是世大半导体大股东无法拒绝的价格。

    不是每个人都有报国情怀和长远眼光。

    “在iss会上,我没有看到来自华国学者的身影,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周新接着说道。

    这里我有点疑问,那就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说是2005年大陆的外资公司idtneave代表大陆在iss上发表第一篇有关模拟的论文,普遍认为2005年是大陆第一次在iss上发表论文。

    idtneave这家公司前面十idt,后面neave是新涛科技,idt收购新涛科技后成立的合资公司,其中新涛科技的创始人之一的杨崇和后来又创办了现在在科创板上市的澜起科技。

    然后我在北大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盖伟新的主页里发现,他1999年在iss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论文名为:

    a2bparae125gbstererfanfigurabekandpesionasoidstatenferen,ca,a,pp1

    但是这篇论文我在ieee的官网里,他的个人主页那一栏没有找到,在得到解答之前我先按照华国第一篇iss会议论文是2005年来写。

    胡正明见周新情绪不是很高,深知他在为华国半导体发展而感到担忧,于是说道:“半导体产业转移是一个过程。

    华国只要能够顺利加入to,就能承接欧美半导体产业的转移。

    未来总能看到华国学者的身影。

    这需要时间,当年弯弯和高丽,也是这样过来的。

    这需要过程。”

    去了iss逛了一圈之后,原本随着财富自由以及融合这个时代,而被缓解的紧迫感又再度拉满了。

    周新整个人重新陷入工作狂的状态,原本还想着和艾莫勾搭一下,好好享受一下异域风情,重新把工作和科研节奏拉满之后,压根没有时间见她。

    或者说本来周新也属于只看颜,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


第六十章 ISSCC结束后的紧迫感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