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卫青第(1/2)页
来势汹汹的匈奴人在马邑城前掉头而回。
远在句注山,洪涛山的几部人马眼睁睁的看着匈奴人撤退而没有一点出击的动向。
“将军,他们走了,我们要不要”
轻车将军公孙贺身前,一名将校打扮的亲卫问询。
公孙贺摇了摇头:“不急,看看其他人的反应,他们动,我们就动”
而在句注山,同样的一幕也在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等人身边发生。
而他们的答复几乎如出一辙。
马邑城,聂一警觉的发现了汉军各部的端倪,手微微颤抖,一股不好的预感直冲脑门。
“快通知家小即刻出城,只带细软,其他的不要快”
聂一魂都快飞了,他不傻,看出汉军端倪的他下一刻就联想到了此役失败后自己的下场。
马邑不能待了,要走,不走的话他一家老小几乎没有活着的可能。
“家主,往哪走”
“雁门走,告知家小,隐于市井,更名改姓,今后不得经商天要亡我聂氏啊这些天杀的蠢货”
聂壹怒不可遏,泼天的功劳就在眼前,这些尸位素餐之流居然白白的看着功劳溜走,只要一击,只要一击啊
这些人中只要有一人有出击的欲望,那么滚滚三十万大军就会倾巢而出,可惜,汉匈七十年,汉朝被欺负了七十年,改换这七十年养成的习惯可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过两天,二十万大军便从马邑穿过了平城,而伏于高柳城附近山脉的大行令将屯将军王辉眼睁睁的看着二十万大军撤走无能为力。
“完了全完了。”
王辉在得到消息后,几乎是是瘫坐的坐在了地上,口中呢喃不止。
他只有两万步车兵,这时杀出拦不下全盛的匈奴大军,上与不上的差别已经不大了。
他脑海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下场,千秋伟业功亏一篑
匈奴大军这就么走了。
除了那个倒霉的更吏,汉匈之间没有折损一兵一将。
但这样的结果却比一场大败更加让某人愤怒
长安。
未央宫宫中打砸声一片。
“他们怎敢如此怎敢如此”
年轻气盛的刘彻第一次发动一场关乎国运的大世之争结果换来的居然是一兵一卒都未折损的结果。
当回朝的书信被打开的那一瞬间,他的双目都涨的通红
祖父文帝为他扫除了诸侯隐患,父亲景帝为他积攒了丰厚的内帑。
文景之治给他已经打好了最为基实的本钱。
但是为什么
为什么敌寇就在身前,而那些人却纹丝不动
“是的,是一将无能累死全军,是他们高高在上久了,已经没有随匈奴决一死战的血性”
刘彻枯坐在高高在上的皇位之上,本以为这是一场旷世之战,没想到却是虎头蛇尾。
身为帝王,发泄完了就要理清楚这件事中的问题所在,这是作为皇帝的最基本该有的素质。
刘彻有这种素质,浏览全文,他几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自己所派之人无一人敢战,都是守成有余进攻不足之辈。
就算是有着赫赫声威的骁骑将军李广也是守将。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刘彻大喝:“侍中卫青何在”
“召,侍中卫青觐见”
“召,侍中卫青觐见”
一道道诏令从未央宫传出,不多时,一名神采不算魁梧,但步伐稳重坚定的年轻人从宫外而来。
“臣,建章监事,侍中,卫青,见过陛下”
撩开长衫的下摆,卫青直接叩首觐见刘彻,对于刘彻,卫青发自心底的尊敬。
“免了”
前线失利的消息让刘彻内心极为焦虑,汉匈双方无一人折损,待大军回朝,满朝的风言风语不知道会如何议论。
将前线送回的信件一把扔给了卫青,刘彻冷声道。
“你看看,这些东西都做了些什么可笑之举”
刘彻坐在皇坐之上伸出一只手,一旁的太监适时的地上一把宝剑以及一块绣帕。
仓啷一声,刘彻抽出宝剑,不停的擦拭本就不染一尘的剑锋。
堂下卫青跪坐着将信件看完,不发一言。
“怎么,你也无话可说”刘彻瞥了一眼卫青,啪的一声将出鞘的剑拍在了桌案上。
130.卫青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