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商议战争(1)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 商议战争(1)第(2/2)页
也许他们对现场有更多了解。”

    周铉差点就要骂人了;他心想,就你张若麒事多

    为了避免张若麒和太监打小报告,周铉还是冷静下来,解释道:“张大人、诸位,军中副将、偏将知道的事情,三位总兵应该都知道;

    我们今日讨论的事情乃是军中机密,人多口杂,容易外泄,引起不必要麻烦;

    各部的偏将、副将只知道自己军中状况,很容易只思考自己的得失,导致对战局不利。”

    监军张若麒这才闭了嘴。

    辽东巡抚邱民仰说道:“钦差大人,这战怎么打,还是你来决定吧我们提点建议,如果众人没有异议,那就按照这样执行。”

    周铉点了点头,他本想请周遇吉讲出来,因为他的思路就是周遇吉的方案,上策中策下策方案。

    但他又担心日后害了周遇吉。

    因为大明有奇葩的政治环境,如果没有大腿抱,肯定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于是,周铉说道:“本人有上策、中策、下策,今日一起讨论一下,看哪种方案更好、更合适、更能打胜仗。”

    众人一听,皆精神百倍。

    随后,周铉说出了上、中、下策。

    上策是围魏救赵,绕过锦州,快速拿下义州,擒拿济尔哈朗等建虏将领;回头拿下围困锦州的4万建虏军马;

    中策是锦州外围挖壕沟,守住建虏外逃方向,然后消灭这一波围困锦州的主力;

    下策是逐步从松山稳扎稳打,逐步推过去,但要在义州和沈阳的建虏增援之前营救锦州成功。

    众人皆对上策很感兴趣;

    因为大家知道,如果这件事干成了,那绝对能够升官发财;

    但大家又担心风险很大

    于是,众人提出了如下问题:

    “官军能否长途奔袭,拿下义州这段路程可是有些远。”

    “建虏的夜不收是否会侦察到官军出动情况”

    “建虏会不会前后夹击大明官军”

    “义州城是否容易被攻破”

    “攻击义州会不会导致宁远出现问题”

    因为夜不收还未侦察到义州的真实情况,周铉请吴三桂和祖大乐两人讲解一下义州城的状况。

    毕竟,这两人一直在辽东,因为对这些地方有认知。

    祖大乐和吴三桂简单地说了一下义州情况,但这是二年前的情况;

    现在肯定有变化,但具体变化多大,他们不知道。

    原来,二年前,义州没有护城河,城墙也非常矮和破旧;

    这地方本来是被大明和建虏双方都放弃掉的前线地方;

    但因为一年前,建虏多次小范围攻打锦州,所以义州才被建虏重视起来。

    听到两人的简介,周铉说道:“目前,我们难以确定是否采用上策。

    首先,义州状况还需要充分了解;

    其次,如果不阻挡围困锦州的建虏和义州建虏之间的连接,袭击义州有很大风险;

    最后,要足够多的马匹,因为初步预估,建虏在义州也有1万人以上。”

    众人点了点头,都认为需要充分掌握义州的状况。

    对应于中策,众人又提了不少意见:

    “义州的建虏是否会驰援围困锦州的建虏,然后前后夹击大明官军;”

    “围困锦州的建虏是否会坚守不出,强攻他们是否会付出巨大代价;”

    “围困锦州的建虏粮草多吗如果皇太极从盛京发兵驰援他们,那该如何”

    众人对消灭围困锦州的建虏信心不足,因为这里有约4万建虏,他们会固守阵地,等待援军。

    对于下策,众人认为可能能够救援锦州,但是所得较少,伤亡较大,因为这是硬碰硬地面对建虏;

    而且,如果建虏及时驰援,则会出现翻版的“松锦之战”,只是没有那么惨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