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章 他没有机会走出来了(6K大章)  开挂吧,医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章 他没有机会走出来了(6K大章)第(1/2)页
在一年之前,段海清第一次看到这位大叔的时候。

    这位患者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

    虽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大叔年轻时候曾经得过风湿热。

    后来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地发展成了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二尖瓣狭窄,就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二尖瓣狭窄会让血液都淤积在患者的心房和肺血管里,一点一点地会出现越来越重的胸闷气短情况。

    也就是心衰。

    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至只能坐着喘气。

    这种情况,临床医生把它叫做端坐呼吸。

    那位大叔,在一年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但起码那时候的大叔还能走,能活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躺在床上等待着自己命运的终结。

    入院之后,段海清为大叔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

    并且通过药物积极的治疗了大叔的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好,大叔的心衰改善得很快。

    对于这种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心衰,只有将根源问题解除之后,大叔的生活质量才能改善。

    要不然即便这次通过药物调整,大叔心衰的症状缓解了,在出院之后依旧随时会有心衰发作。

    在纠正了心衰的表现后,就到了解决根本问题的时候。

    这位大叔的病变位于二尖瓣,所以段海清决定为这位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

    二尖瓣置换手术,就是将患者原本自身已经病变的二尖瓣剔掉,换成人工瓣膜。

    用于二尖瓣置换的人工瓣膜,有两大类。

    第一种是生物瓣膜。

    生物瓣膜是指应用其他动物身体上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最常用的生物材料,有牛心包瓣和猪的主动脉瓣两种。

    第二种就是机械瓣膜。

    机械瓣膜是用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瓣膜,结构很像我们熟悉的“门”。

    不过机械瓣的这个“门”,门框却是圆形的。

    其内有一扇或两扇“门”。

    安装一扇门的是单叶瓣,两扇门的是双叶瓣。

    历经了多年的考验,现在应用机械瓣膜的患者中,主流还是双叶瓣。

    多数机械瓣均是用热解碳材料制成,强度和耐磨性相当于金刚石。

    简而言之就是非常结实耐用。

    这两类瓣膜也各有优缺点。

    在进行人工瓣膜植入之后,因为人工瓣膜毕竟属于异物。

    异物的存在就会让瓣膜周围容易产生血栓。所以需要吃抗凝药物治疗。

    现在的抗凝药物五花八门。

    但是真正被确认过对于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公认有效的药物只有一种。

    那就是华法林。

    华法林这个药很麻烦。

    它的药效波动很大,甚至包括牛心菜、青萝卜一类等很多吃的东西,都会对这个药产生影响。

    所以需要每几天就测一次凝血功能来调整药物的用量。

    另一方面,如果药物调整不到位,导致华法林吃多了,就容易发生出血。

    严重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如果发生,那可是会要人命的。

    但是如果华法林吃少了,则容易发生血栓形成情况。这些血栓一旦顺着血流离开,堵住了哪个血管,那也会发生大事。

    就算华法林吃得很仔细,但是如果万一不幸得了个阑尾炎什么的,还是要等到华法林药效代谢后,才能进行手术,要不然会有很高的出血风险。

    并且对于孕妇来讲,华法林可以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畸形。

    段海清还记得自己年轻时曾经查过很多的文献和指南,寻找有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华法林的抗凝药物。

    可惜答案是没有。

    而生物瓣膜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吃华法林。

    生物瓣膜在植入人体后36个月左右后,瓣叶表面就会被人体沉积的纤维蛋白和血管内皮组织覆盖。

    这时候构成瓣叶的材料不再与患者的血液接触,避免了激活血液的凝血反应。

    因此36个月后就不再需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了。

    现在生物瓣膜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生物材料毕竟和自身不是同源。

    会引起患者身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引起瓣膜的老化。

    并且自身血流的冲击也会使得瓣膜的生物材料老化。

    所以,生物瓣膜,都有自身使用寿命。

    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生物瓣膜,在手术后的710年,生物瓣也会开始出现一定损坏。

    不过这时候生物瓣膜的功能尚可维持。

    但是等到术后1520年后,生物瓣膜坏损到一定程度后,就没办法维持它原本的功能了。

    这个时候生物瓣膜就会出现明显的瓣膜狭窄,或者瓣膜反流。

    这就叫做生物瓣膜毁损。

    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再次替换生物瓣膜。

    这就是生物瓣最大的不足。

    另外生物瓣比机械瓣价格要贵一点,但是和这些优缺点相比,价格所带来的差异,倒是微不足道了。

    至于机械瓣。

    最大的优点是耐久性好。

    单纯从理论上来说,现代机械瓣的理论使用寿命均在50年以上,因此使用寿命可以满足所有年龄段的患者。

    简而言之,如果保护得好,一个机械瓣膜,可以给患者用上一辈子。

    另外,对于一部分自己主动脉瓣天生长得比较小,没有办法匹配相应的生物瓣膜的患者。

    机械瓣却可以适用。

    小号机械瓣的开口面积显著大于同型号有支架生物瓣,非常适合植入主动脉瓣环较小的患者。

    并且机械瓣的瓣架结构也显著低于生物瓣,这是机械瓣的另外两个优点。

    要这么看来,机械瓣的优点要显著大于生物瓣。

    那为什么生物瓣膜还会存在,并且越用越多呢

    因为,机械瓣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机械瓣真的就是一个“门”,既然是门,那就有可能突然卡住。

    临床上叫做“卡瓣”。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因为血流的通路瞬间变得狭窄,会让心脏里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

    那可是会直接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严重的时候,可是会要人命的。

    而且,机械瓣还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需要终身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既然这两类瓣膜各有利弊,那么到了瓣膜选择的时候,就要看医生的思考和倾向,还有患者自己的意愿了。

    当时的段海清,综合考虑了一下患者的情况。

    患者的岁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年轻,才刚过50岁。

    这种岁数,如果进行生物瓣膜置换的话,患者必然会有接受二次手术,甚至三次手术的可能。

    心脏手术的费用很贵,二次甚至三次的手术的花费,患者能负担得起吗

    就算他家里的经济条件能承受得起。

    二次心脏手术的风险,可比第一次心脏手术的风险要高出来不止一点半点。

    患者现在刚过50岁,如果换了生物瓣膜,等到他再次接受心脏手术的时候,那可能就70岁了。

    岁数大了,患者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

    此消彼长下,患者的手术风险会明显增大。

    本着为患者远期寿命考虑的态度,段海清和这位大叔还有大叔的老婆进行了反复沟通之后。

    最后大家决定,为这位大叔进行机械瓣膜置换。

    手术过程很常规,没有什么波澜,大叔做完心脏手术之后,顺顺利利地出院了。

    段海清至今还记得,在这位大叔出院的时候,自己还千叮万嘱,告诉这位大叔,一定要定期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华法林药物用量。

    毕竟按照段海清从业多年的经验,有太多患者在医院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但是一回家,就觉得自己彻底好了。

    转头就把大夫的叮嘱给抛到了脑后。

    大叔在出院的时候,对于段海清的叮嘱也是满口答应。

    段海清当时满心以为,这位患者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惜。

    事与愿违。

    这位大叔出院之后,刚一开始倒是乖乖地吃药,然后定期抽血调整药量。

    但是没过几天,大叔就感觉不对劲了。

    自己这两三次采血指标变化都不大,都不需要调整药量。

    照这么看来。

    长期吃药,还得长期抽血。

    这不就是在给医院赚钱吗

    这一定是医院和医生想要做长线买卖,才这么和自己说的。

    感觉自己已经看穿了一切,大叔立刻做了一个机智的决定。

    不去采血了。

    药继续吃就行。

    结果就在出院不到两个月的时候。

    一天清晨,这位大叔刚吃过早饭,在家里坐着玩手机。

    突然间就感觉一阵剧烈的头疼。

    紧接着他就惊恐地发现,自己一半的身子不能动了。

    大叔和她家里人当时一下子就慌了,赶紧叫了一辆救护车,匆匆忙忙地把大叔送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急诊大夫一问病史,脸上立刻就是一片了然。

    又是一个这样的。

    急诊大夫赶紧就给大叔做了一个头ct。

    ct结果一出来。

    果然是脑出血

    再一测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居然直接达到了78。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正常人的这个数值范围也就是在02。

    这个数值越高表示出血风险越大,凝血功能越差。

    对于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这一类人群要求将这个数值控制在2030,这样的范围相对不容易产生血栓,并且出血风险相对可控。

    可是78。


139章 他没有机会走出来了(6K大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