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大齐军议(二)。  朱温灭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大齐军议(二)。第(2/2)页
楷却又跳了出来,这实在是有些可恶至极。

    但尚让最终还是压制了内心的怒火。

    “哦。”黄巢轻轻挪了挪身子说道,“孟公直说无妨。”

    孟楷面色含笑的说道:“刚圣上与尚公认为东线应对杨复光只需派一支偏师即可,臣也是极力赞同的。而对于这支偏师的主帅,臣有一人可推荐。”

    站在堂下仔细聆听黄巢对话的朱温忽然间就心跳突然加快。

    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孟楷顿了顿继续说道:“圣上,臣以为东线大军的主帅由朱温担任最为恰当。”

    果然,朱温的预感再次得到验证,孟楷竟然将他推了出来。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顿时就开始交头接耳。

    对朱温之名,众人多是有所耳闻,在西征途中,朱温就屡立战功。特别是前段时间朱温成功劝降诸葛爽,更是引起朝野震动。

    因此当孟楷将朱温提了出来后,众人心中都是诧异万分。

    朱温是有这个资格的,但偏偏这话是从孟楷口中说出的,这就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朱温同样是心里疑惑不解。

    他没有想到孟楷为何会这般说话。

    朱温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又听到尚让说道:“回圣上的话,臣以为不妥。”

    孟楷笑了笑没说话。

    黄巢看着尚让不解的问道:“尚公为何如此说朱温不正是出自你麾下,你对他也是了解万分,他是否有这个能力,想来尚公最是清楚不过。”

    “圣上,臣并不是否定朱温之能,只是臣已经决意让朱温再次随臣西征郑畋。”尚让老实的说道。

    朱温站在众人之后,此时仍旧是无动于衷。

    这种场合,若非皇帝召唤,还没有他擅自讲话的机会。

    黄巢沉吟片刻又看向孟楷问道:“孟公,朕想听听你为何会推荐朱温”

    孟楷微微笑着看了一眼尚让说道:“回圣上的话,正如尚公之意,朱温乃是出自他麾下,他对朱温十分了解。正因为此,臣才以为朱温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孟楷在朝堂之上缓缓说着他的理由时,朱温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此次东西两线并举,共同应对大唐军队的反攻,可以说是大齐朝建立来的第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当然尚让的西线征讨军是此次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但并不就是说东线就无关重要。

    与之相反的是东线同样重要不可忽视。若是东线兵败,大唐军队就可经武关,过商州然后直入长安,那时对长安的威胁也是十分严重。

    “朱温之军事才能,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是知晓的。臣之所以愿意推荐朱温,也是从朱温成功劝降诸葛爽一事上有了启发。”

    “经此一事,朱温不仅有了与大唐军队作战的经验,又有了如何与大唐军队谈判的经历,可谓是文武双全。时下我军主力放在西线,故而派遣朱温去东线,就可很好的与大唐军队交手,或许还可以再为圣上创造一个神话。”

    孟楷大言不惭的说道。

    而此时的朱温却是忍不住的想要破口大骂,孟楷此话虽是在赞扬他,但十分阴险。

    成功劝降诸葛爽,那不仅仅是因为朱温的永宁军作战勇猛,成功的震慑住了诸葛爽。

    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诸葛爽本就是墙头草之人,他能够清晰的把握住时机进而为自己讨来最佳的利益。

    可是对于大唐其他各路藩镇之帅,朱温自知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去说降一个又一个。

    黄巢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意动。

    “臣听闻朱温在东渭桥所做深得民心、军心,既锤炼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颇善于治理地方。臣上次推荐朱温为同州刺史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孟楷继续说道。

    “尚公言之,意欲将朱温带在身侧,用为西征大军,在我看来不是最恰当的做法。”

    “朱温之才能在于独立为军,为圣上开疆扩土,而不是一直将其带在身侧,尚公你说是吗”

    孟楷看着尚让问道。

    朱温心里惊诧万分,他没有想到孟楷已经对他这般了解。虽说仍有偏差,但距离事实也是不远。

    想到此,朱温心中也是冒出阵阵寒意。他知道入了长安城两月来,孟楷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没有想到已经精明到这种地步。

    对于孟楷之言,尚让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朝着黄巢施了一礼说道:“臣一切谨遵圣上吩咐。”

    孟楷所言正中尚让要害之处。

    尚让是知道朱温才能的,故而才打算在这次西征途中继续将朱温带在身边,用为先锋之军,却没有想到孟楷跳出来打断了他的设想。

    而且尚让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黄巢已经意动。

    于是他就选择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黄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