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9章 趣论《管子》,刘铄征服全场鸿…  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9章 趣论《管子》,刘铄征服全场鸿…第(1/2)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当这刹,不仅仅各大世家豪族沸腾了,甚至连全县城的百姓也跟着沸腾起来,有识字者喊了一嗓子,老百姓立刻云丛呼喊。

    喊声震天彻地,一波强过一波,一浪高过一浪,它激荡在空寂的富强县上空,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最终

    还是在边让足足摆手示意了良久,老百姓沸腾的声音,方才逐渐平息下来:“揭幕毕,且请东郡郡守刘铄,致辞发言。”

    “刘郡守刘郡守”

    “刘郡守刘郡守”

    “刘郡守刘郡守”

    “”

    在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中,刘铄朝着众世家豪族拱手致敬后,方才举步走向了演讲台,对着自制的扩音器,朗声道:

    “鄙人刘铄,任东郡郡守已有一载,经历十万黄巾围城,又纳数十万黑山贼为民,招商引资,大兴土木,融资百万钱有余,方才有今日之东郡。”

    “东郡之繁荣昌盛,非铄之功,乃诸位之功。”

    “”

    刘铄开篇简单介绍了这一年的情况,而后把东郡成功的功劳,大大方方地分给了兖州各大士族、商贾,甚至还有个乡民。

    “我刘铄曾言,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民心丧乱,因此欲匡扶天下,必先取民心;而民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义,持忠孝。”

    “铄年幼时,曾有幸读过管子,里面载有一言,某至今记忆犹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没错”

    言至于此,刘铄极其肯定地点点头:“铄治东郡,仅此一言,先安民,解决衣食住行,而后可以知礼节荣辱。”

    “此二者决不可颠倒,必须要先安民,解决衣食住行,而后才能知礼节荣辱,因此在某而言,管子全篇,不过是在讲安民。”

    “管子相齐桓公,佐周之政,匡扶天下,处处为百姓着想,安定民心、民生,才能有后来的齐公霸业。”

    “管子全书约有15万多字,而民之一字,约有1200处,可谓高频出现,并重视民心顺逆,民心23次,顺民心4次,民意3次。”

    “毫不客气地说,管子通篇都在论民心,谋民生,谈民事,顺民意,要以民心为心,以民意为意,一切以民心为出发点。”

    “史记管晏列传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言至于此,刘铄面上浮出一抹淡笑,摊开双手,哂然道:“孔圣人竟以激刺的话语反衬对管子的褒扬。”

    “”

    金牌出身的刘铄,此前便参加过国学方面的培训,恰好便有对于管子的解读,没想到穿越后的他,竟然真的用上了这些知识。

    他这么一开口,别说那些世家豪族,还有升斗小民,甚至是儒林界的蔡邕、马日磾,以及泰山北斗郑玄,都是聚精会神,听得极其认真。

    刘铄亲眼所见,坐在第二排的曹操听得是如痴如醉,不时点头称赞,流露出赞叹的神色,他甚至还提笔记录,颇有种“上课认真听讲”的感觉。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讲,管子专列心术篇,论述心于治国安邦之重要性,圣人处置事物是积极主动的,治国必先使心安。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

    因此,安定民心乃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的治理与百姓的安宁,根本都在于心,足见民心之重要。”

    “”

    “如果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政令就行不通,人心则会涣散,


第439章 趣论《管子》,刘铄征服全场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