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60章 校办工厂  我的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60章 校办工厂第(1/2)页
第二天孙建国让闹铃给震起来。

    一二三,走你

    爬起来洗漱穿衣,五分钟搞定。

    出门时,看见那双白色的女式棉鞋还在。

    难不成唐静还在睡懒觉

    “唐老师唐老师”

    叫了几遍门,没人答应。

    伸手一敲,门自己开了。

    屋里的风光有点让人燥热:被子掉到了地上,唐静身上就穿着一套紫色的薄薄的秋衣秋裤,四仰间还夹着个枕头。

    胸前鼓鼓囊囊的分外惹眼。

    孙建国蹑手蹑脚退出房间去,轻轻带上门。

    平躺着都能显出峰峦起伏,看来之前看走了眼,至少是对e。

    中午,孙建国出去配了把钥匙,回到201时,唐静已经在门口等他了。

    两人开门进了屋。

    唐静开口就埋怨孙建国早上为什么不喊她起床,害得她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还差点迟到。

    “我又不是你御用闹铃,没那义务。”

    孙建国没搭理她,掏出钥匙递给她:“给你配了把钥匙,喏,以后别傻乎乎在外头等了。”

    唐静接过钥匙,穿到自己的钥匙环上:“我就临时借住几天,等找到房子就搬走。”

    孙建国翘着二郎腿,“行,不过我得跟你约法三章哈,借住这几天不准带别的男人回来哎哟,别打了,疼”

    校办工厂在学校西门对面,隔了一条马路。

    孙建国作为合作方代表,同时也是课题组成员,特地跑过去工厂参观了一趟。

    上辈子他在这里做过金工实习,当时还没分专业,各个车间都呆过一段时间,包括机械加工车间、锻造车间、焊接车间、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

    铸造车间化铁水的炉子烧的还是焦炭,一个长长的烟筒伸到房顶,老远就能看见袅袅黑烟。

    地面黑不拉几的,东西摆的乱七八糟,堆满了砂型、砂箱、零件,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孙建国在门口看了看,没敢进去。上辈子他看过好几条铸造厂的重大安全事故的新闻,装铁水的钢包意外掉落,人直接就气化了。

    锻造车间里头作业场面很壮观,工人拿着大铁钳子夹住烧红的钢锭,伸到压力机下面,由锻锤“砰砰”反复捶打。

    机加工车间里头都是些老古董,卧式车床、平面磨床、钻铣床,清一色手动机床,没有一台数控的。从这些机床身上斑驳的油漆、锈迹斑斑的床身来看,估计年龄比孙建国都大,他见了面得管人家叫大哥。

    到热处理车间的时候正赶上淬火作业,行车吊着一筐加热过的零件放到水池里,水面滋滋啦啦一片沸腾,蒸汽弥漫,几分钟后就归于平静。

    焊接车间规模很小,工人们手里拿的都是最原始的药皮焊条,焊接时产生的强光很刺眼,药皮释放出大量烟雾,看上去一片烟雾缭绕。

    注塑机和电路板焊接各自占据了办公楼里的一个小房间,由于没有订单,成了学生金工实习的专用设备。

    带他参观的是位副厂长,姓李。

    听他介绍,国内大一点的拖拉机厂,像洛城一拖,成立比较早,建厂的时候都是学习苏联模式,规划了大而全的配置,厂内设有配套的各种零部件生产车间,所以校办工厂的客户以中小拖拉机厂为主,主要产品是伞齿轮、车轴之类的锻件。

    这些产品孙建国有点印象,他依稀记得上辈子大学毕业的时候好像听人说起过,当时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放了个大卫星,某个工程师在齿轮锻造工艺改进工作中,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成功,大大降低了这类零部件的生产成本,轰动了拖拉机业界,为工厂拿下巨额订单。

    后来这项偶然成功的技改项目被学校包装成了科研攻关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当然,最后获奖的申报材料是以当时校长牵头研究的名义报上去的。

    上辈子因为吕燕继续读研的缘故,孙建国大学毕业后的头几年里,经常回学校,知道这个有几十年历史的校办工厂还是没有逃过倒闭的命运,没几年就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从此以后不再承接客户订单,沦为了纯粹的大学生金工实习基地。

    一个企业的命运,跌宕起伏如此,令人不胜唏嘘。

    孙建国没有心情思考这个工厂的死活,听人说这个百十号人的小厂,厂光副厂长就有五六个,不倒才怪。

    他的目标是收银系统硬件开发实验室。

    负责电气设计的研究生叫陆伟,正带着两个本科生焊接电路板。

    房间中间,四张桌子拼成了一个实验台,上头摆放了几个电路板、两把电烙铁,各种电容、电阻这些小零件分门别类地放到几个小


第0060章 校办工厂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