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46章 老子要发财了  我的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46章 老子要发财了第(1/2)页
孙建国不敢相信:“啥真的你别拿我开涮”

    “你自己过来看看”王超朝阅报栏里一指,“写着你名字呢”

    孙建国连忙跑过去。

    正主来了,围观的人群自动给他闪开一条通道。

    孙建国走近跟前一看,怪不得老李给他打电话呢,原来他的文章真的登上人民晚报了。

    作者信息这一行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应该是放进阅报栏之前干的。

    第一作者是孙建国。

    第二作者杨康,估计是老陈带的研究生,应该是他对文章进行的润色。

    通讯作者是老陈。

    三个作者的工作单位都是江城理工。

    这一行被人用红笔圈了好几圈,非常醒目。

    估计这也是这么多人围观的原因。

    本校的文章登上人民晚报,跟科研论文被nature刊登、文艺工作者被选上春晚是同一个量级的大事。

    孙建国实在没想到他那篇应付老陈刁难的文章能登上人民晚报。

    那可不是普通的报纸,一向被视为官媒正统,某种意义上它的态度就代表了官家的态度。

    他们不仅转载了孙建国的文章,还在后面刊发了评论员文章。

    先是详细描述了这次“颠覆式创新”理论大讨论的来龙去脉。孙建国跟北方传奇的千万大赌约又被挖了出来,各方的回应和评论也做了总结归纳。

    然后对文章本身大加赞扬,连带着江城理工、丽云计算机的收银系统也受到点名了表扬。

    接下来重点结合孙建国的文章,对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又做了阐述。

    最后话锋一转,借用文章最后三句话,点出不仅华夏高校应该做到三个代表,我党更应该以此为己任,继续艰苦奋斗。

    这下关于“颠覆式创新”的争论算是盖棺定论了。

    而作为一直处在风暴中心的孙建国,如何不明白,在华夏,官方的点名表扬和肯定代表了什么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嘴里不停的重复着一句话:“老子要发财了,老子要发财了”

    王超:“发财人民报能给你多少稿费”

    孙建国翻了个白眼:“稿费你见过谁靠着稿费能发财”

    这个时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都吃不上饱饭,何况是他。

    京都,北方传奇总部,老刘办公室。

    杨远青推开门、走了进来。

    “刘总,您找我。”

    老刘摘下眼镜,朝他道:“坐。”

    杨远青坐下。

    老刘点着一颗烟,问:“今天的人民晚报看过了吧”

    他手里拿的是一份人民晚报,其实杨远青已经看过了,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作为他们这个层次的企业经营者,人民晚报、中央新闻属于每天必读、必看的东西。

    “看了。”

    “江城理工孙建国写的文章也读了吧”

    杨远青点头。

    “有什么感想”

    杨远青斟酌着词句说:“后生可畏”

    老刘欣慰的点点头:“英雄所见略同。我让人搜集了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三篇文章,不管谁是指导老师,他的文章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以及超出普通人一大截的高度和视野。”

    杨远青道:“他写的所有文章我都读了,包括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的几篇科研论文。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懂得造势、借势,行事屡屡出人意表,偏偏还都切中要点。就像这次,我听说人民晚报的朋友说,他们主编华夏哲学期刊上在看了这篇文章,拍案叫绝,拿着杂志走出自己办公室,嚷嚷得整个楼层都知道了,连夜撤掉了原来的文章,把这篇给排上了版。”

    老刘点点头,这些细节他自然是不知道的。

    杨远青提供的信息很有参考价值。

    他评价道:“才华横溢,是个人才。”

    “刘总,要不要招揽过来”

    老刘想了想,摇了摇头:“以他的心智才干和之前的表现,估计不会轻易居于人下的。再说了,他才上大一,还是等等再看吧有件事你去安排一下。”

    “好的。”杨远青想都没想、问都没问就答应下来。

    永远把执行放在第一位、绝对的服从,这正是老刘看重他的原因。

    “你去找到这个孙建国,咱们几家分公司的食堂,全都采购他们家的收银系统。”

    “明白,我这就安排采购和后勤去做。”

    杨远青明白,老刘这是动了惜才爱才之心,要帮这个姓孙的小子一把。

    本省老大办公室。


第0146章 老子要发财了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