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一章 魏玄成火力全开喷众臣 ,徐太师一言九鼎下定论!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魏玄成火力全开喷众臣 ,徐太师一言九鼎下定论!第(2/2)页
“来来,那请徐爱卿说说你的见解让朕听听,让诸臣都听听”
    唰唰。
    李二一吆喝,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凑了过来。
    陛下点名了点的还是太师的名
    虽同朝为官,一起坐在这政事堂之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不是每个人的话语权都一样重的
    如坐在末尾的那几个,其实只是来旁听的,连发言的资格都没有。
    能默默聆听,好好观摩大佬们高谈阔论就不错了
    坐中间这些,虽然有发言的资格,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多的是随声附和,为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呐喊助威。
    只有坐在前头的这些重臣,才有唇枪舌剑、唾沫横飞的资格他们的话,也能让皇帝重视,让群臣沉思。
    地位不同,权重便不同说出来的话的分量自然也不同
    而坐在最前面,距离皇帝只有一个身位的太子太师、刚刚灭了突厥的征北大将军徐风雷
    他跺一跺脚,朝堂都要抖一抖
    他说一句话,皇帝都要用心听
    魏征和温彦博亦是看向了徐风雷,神色皆有些凝重。
    正如房玄龄所说,对突厥人的措施,唯有两条路可选
    不是驱逐就是收留
    那么,太师会选择支持谁呢
    徐风雷神色自然。
    这种万众瞩目的场面,他见的多了,心中有底气,自不怕他人眼光。
    “在说观点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徐风雷看向李世民,亦看向群臣,道,
    “试问,这世上有一座堡垒,它被修建的无比坚固,以至于任何暴力都不能将其摧毁,哪怕是十万大军来了,也对堡垒里的人束手无策。”
    “那么请问,这座堡垒应该如何攻破”
    问题抛出,众人皆是陷入了沉思。
    “用火攻”有人道。
    “攻不破。”
    “用水淹”
    “淹不没。”
    “”
    连续几人的想法都被徐风雷给否定了。
    “太师的意思任何外力都无法撼动这座堡垒分毫”
    李绩笑道,
    “这世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也太离谱了。”
    “自然是有的。”徐风雷应了一声。
    “无法用外力攻破,那只能想方设法让其内乱。”
    挂机的李靖忽然重连了,他缓缓道,
    “内部一乱,自可趁虚而入。”
    啪
    徐风雷打了个响指。
    “药师就是药师,一语切中要害”
    他朝着李靖拱了拱手,而后才朝着众人朗声道,
    “我所说的这座堡垒,便是大唐”
    “试问天下间,有谁能攻破大唐用水淹用火攻十万大军,百万大军这些都不值一提。”
    “最强大的突厥都被打灭国了试问天下间,还有谁能威胁到我大唐”
    他的话语慷慨激昂,以至于众人都心潮澎湃了起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啪啪
    “听听,说得多好”
    李世民更是精神抖擞,心中骄傲,拍着手笑道,
    “大唐立国才十余年,就成了这世上最坚固的堡垒刀砍不动,水泼不进任谁也别想起歪心思”
    众臣闻言,皆是拱手齐赞:
    “此皆陛下之功陛下雄才大略,开创盛世”
    “大唐万岁,陛下万岁”
    “”
    徐风雷摆了摆手。
    “先别急着激动。”
    他道,
    “我说了,大唐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那么这样的堡垒怎么才能摧毁”
    “李靖给出了答案内部攻破”
    霎时间,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说得对啊这座最坚实的堡垒,外力是攻不破的,唯有内乱,才能使其土崩瓦解”
    徐风雷感慨道,
    “如今的大唐,便是如此。”
    魏征眼睛一亮。
    他知道太师已然是偏向他了
    “戎狄人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是祸乱的根源。”
    徐风雷沉声道,
    “开放边境,让他们进入中原,便种下了内乱的种子”
    “若大唐历代都是明君,能够妥善管理好他们,那这颗种子便永远深埋地下,不会发芽。”
    “可一旦君王昏聩无能,朝堂混乱,这颗种子必定是马上发芽,在短时间内长成参天大树,将大唐这座坚实的堡垒捅破一个大窟窿”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他想抽第三根烟了,但最终忍了下来。
    “陛下有信心,大唐未来的皇帝都是明君吗”
    徐风雷看向李世民,问道。
    李二苦笑。
    “不能。”
    他道,
    “朕虽期盼如此,但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历朝历代,能像秦国那样出六代明君的已是极其罕见,虎父未必得虎子,明君是难求的。”
    徐风雷点头。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他道,
    “若是大唐的皇帝都如陛下这样,纵然是将突厥人都迁到内地,胡汉杂居又会有何影响他们根本不会掀起乱子来。”
    “可未来之事谁能说准陛下要为现在着想,亦要为后世之君考虑啊”
    历史上的李世民,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把突厥人内迁。设置了四大都督府与上百个羁縻州。
    可到了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结社就在大唐腹地发动了叛乱,让李世民后悔不已。
    可到了那时候,再想把突厥人赶到关外去,已做不到了。
    再往后,羁縻统治运行了几十年,在武周时期便已名存实亡,到了玄宗时期,更是直接绷不住了,爆发了大规模叛乱。
    最终唐玄宗为了镇压叛乱,设置了朔方节度使自此,羁縻制度彻底失败,大唐也走向了衰败
    这些,徐风雷都知道。
    既然知道,便不能让大唐重蹈覆辙,不然他那让大唐多苟一百年的豪言壮语还怎么兑现
    “太师言之有理”
    “有理啊”
    “”
    除了温彦博等少数几个大臣外,多数人都赞同徐风雷的观点。
    在众多大臣的附和下,李世民凝望着徐风雷。
    “徐爱卿的意思是”
    他道,
    “驱逐突厥人把他们赶到更远的地方去”
    徐风雷摇了摇头。
    “非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