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第(1/2)页
“实际有多少”崇祯假装漫不经心地问道。
    大明朝一直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上到各部衙门,下到地方官府,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严重不符。
    范景文拱了下手:“回陛下的话,实际并没有这么多。根据去年和今年领取宗禄的情况看,只有不到二十万人。”
    崇祯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这个数据。
    登记在册的二十七万人有一些虚报的,还有一些宗室被流贼迫害致死。
    减去这些数量后,不到二十万也算正常。
    “陛下的意思是”见崇祯深思不语,方岳贡向前半步轻声提醒起来。
    作为大明朝户部尚书,他对数字和钱极为敏感。
    崇祯此番让他们前来,肯定是为了解决藩王只吃饭不干活的问题。
    不管别人同意与否,他方岳贡第一个举手赞成。
    每年六百万两银子的开支太大了
    按照万历年宁夏之役耗银二百万两,东倭之役耗银七百八十万两,播州之役三百万两来算。
    如果能省下这些钱,大明朝可以打好几次大仗硬仗。
    崇祯继续漫不经的对着他们说道:“藩王之事已日趋严重,不但伤害了大量封地内的百姓,还导致朝廷赋税受损。”
    “朕身为一国之君,理应处理好藩王和百姓的关系。”
    “陛下圣名”方岳贡第一时间给崇祯戴高帽。
    只要把这顶帽子扣在崇祯脑袋上,再想反悔就难了。
    范景文身为内阁次辅没有第一时间站队方岳贡,而是偷眼观察崇祯的态度。
    在没当上内阁首辅前,他尽量不与崇祯发生意见上的冲突。
    当上首辅之后就不一定了。
    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便不谋其政。
    见崇祯没有不悦,范景文才跟着拱手:“陛下,藩王宗室乃太祖后世子孙,陛下若想解决他们的问题,需考虑民意。”
    崇祯淡淡一笑:“朕听说天下苦藩王久矣,不知是真还是假。”
    范景文和方岳贡都不敢接话。
    怎么接
    藩王姓朱,往大了说是朝廷与藩王的问题,往小了说是皇家内部问题。
    接了话就得去帮崇祯做这件事。
    这绝对是一个受累不讨好的活。
    干好了不但会惹恼藩王,同时还会惹怒地方士绅豪强。
    以为士绅地主的田都依附在藩王名下,目的是不交田赋。
    干不好就更别说了。
    他们已经在藩王那边惹了一身骚,皇帝也会因为他们没有办好差事而降罪。
    所以没人会干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差事。
    崇祯对这两个老狐狸有些无语。
    想到这他有些后悔,早知道把邱瑜也一并喊来了。
    有邱瑜在,最起码不会冷场。
    见两人不说话,崇祯直接反问:“两位,有何良策”
    范景文和方岳贡同时拱手:“陛下,藩王宗室乃皇家内部事务,我等不便参与。”
    崇祯冷哼一声,露出一副不高兴的表情:“朕是让你们出谋划策来的,不是让你们去做这件事。”
    两人还是不说话,主打一个沉默。
    这时候说错一句话就倒大霉,所以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崇祯真的有些怒了,他站起来倒背着手说道:“你们身为大明朝臣,理应为朕排忧解难才是。如此推诿扯皮,岂不是误国误君”
    误国误君的罪名相当大,上一个被定这种罪的人是魏藻德。
    他死的老惨了
    崇祯言语之中虽没有威胁的字样,话外却处处透露着威胁。
    说完这句话后崇祯又觉得有些不妥。
    现在六部主要人物都是为国操劳的人,不应该这样威胁他们。
    想到这崇祯接着说道:“现在六部离不开你们,朕也舍得不让你们去办这种差事。所以朕的意思是你们出谋划策,朕找人来做。”
    听完崇祯的承诺后,范景文和方岳贡同时把心重新放回了肚子里。
    范景文率先说道:“陛下,其实早在万历年间就有了对策,只是没人去做。”
    “哦”崇祯来了兴趣,“什么对策何人所出”
    “时任翰林院检讨,后来在我朝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徐大人。”范景


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