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8章 文字狱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8章 文字狱第(1/2)页
方以智字密之,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明亡后先是逃到南京,后又投奔桂王朱由榔。
    被太监王坤诬劾免职后心灰意冷,削发为僧,并暗中组织反清复明。
    康熙十年方以智粤案受到牵连被捕,押往广东途中疽发存疑卒于船上。
    粤案的性质因时间久远且资料不全已无法考证,根据现存的资料看,有谋逆株连的说法,有文字狱一说,还有仇人告发一说。
    说到文字狱
    满清其实本来有机会领先世界,或者说不落后的。
    但满清文字狱将这个可能彻底抹杀。
    文字狱自顺治年起,一直到乾隆年间结束,前后一百四十多年内兴起了一百六十多起波及范围比较大的文字狱案。
    形成了万马齐喑y一声究可哀的局面。
    第一起文字狱案的受害者是投降满清的张缙彦,他文章里有一句“将明之才”。
    顺治看到后觉得有问题,下令将其逮捕入狱,抄没家产后流放宁古塔。
    有人统计过,满清文字狱的次数比其他朝代总数还要多
    期间被杀,被治罪,被波及的人不计其数。
    真真正正的做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在文字狱的影响下,满清有思想的读书人不敢入朝为仕。
    毕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能死成千上万人,那些特立独行的读书人只能躲在家里做学问,写书。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人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了。
    就算能入朝为仕,他们也不会去。
    这些人心中虽有思想,却无法传播出去。
    即便能传播出去也没人学,因为他们一没当过官,二没教出过当官的学生。
    在那个时代,百姓们以入朝为仕为荣。
    想要将思想传播出去必须入朝当高官,或者教出一些当高官的学生才行。
    看着有些发愣的方以智,工部尚书范景文推了下他的肩膀:“陛下问你话呢”
    方以智缓过神后,目光里充满了疑惑。
    他当然听懂了崇祯的问题,也知道答案。
    可是他总觉得心中的答案不对。
    出于对崇祯的尊重,方以智缓缓答道:“陛下,雪往下落的原因与水往低处流是一样的。”
    “那么水又为何往低处流呢”
    方以智一脸严肃的回答道:“臣以为墨经经说上中记载的道理是对的。经说上有记曰: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物体的重量是由重力导致,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同时做加速运动。
    崇祯淡淡一笑:“那你可知这向地的力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把方以智难住了。
    是啊
    向下有一种力,可是这力从何而来呢
    看着沉默且沉思的方以智,崇祯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古人早就观察出重力这个现象了,但也仅仅是观察现象记录下来,并未探索其中奥秘。
    崇祯要改变这个局面。
    看着一脸困惑的方以智,崇祯笑了:“方以智,朕当着群臣的面许下诺言,只要你能把向地的力从何而来弄清楚,朕就赏你万两白银。”
    “除了方以智,所有人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能得出说服朕的答案,朕便赏他万两白银。”
    在场的官员、匠人们纷纷瞪大了眼睛。
    万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如果能得到这笔钱,整个家族都将翻身农民做主人。
    “陛下此话当真”焦勖带头问道。
    “当真,如果诸位不信,朕会在崇祯十七年邸报上刊登此事。”八壹??
    “都别围着了,快回去想答案去”范景文对着众人招呼一声。
    工部官员匠人们不约而同的躬身施礼,然后忙不迭的转身离去。
    更有甚者直接掏出纸张开始将心中所想记下来。
    方以智并未离开,他低着头站在崇祯身前有些羞愧。
    崇祯并未怪罪他。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能有现在的学识已非易事。
    “方以智。”崇祯开口道。


第518章 文字狱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