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魄力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魄力第(1/2)页
第107章  魄力

    “陛下英明神武,承诺既往不咎”

    “什么”一听这话,杨坤、郭云龙等人,皆是惊讶万分,就如同听到了非常好笑的事情一般,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确认道,“大帅,他咋就变成英明神武了呢”

    作为吴三桂的心腹,大明朝的局势一年年的败坏,他们岂会私下没有感慨过。对于当今皇帝如何,本是早有定论的事情

    听到手下的这些话,吴三桂也是有点感慨,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不要忘记了,诸事突变,皆源自太祖皇帝托梦指点,那当今皇帝变得英明神武起来,岂不顺理成章”

    “不是”郭云龙一听,很是意外,道,“大帅前些日不是说,这怕是假的吧”

    杨坤听了,也是点点头附和。

    吴三桂看他们这样子,便解释道:“如果只是京师之事,那确实还有可能是假的,可皇帝领兵亲征,非但不是意欲南下,而是先北上宣大两地,斩了两地的总兵,诛杀了八家大晋商,及时救下了宁武关”

    说到这里,他见手下心腹似乎还是不解的样子,便又进一步解释道:“不管宣府和大同的总兵是否真的要降贼,他杀人那便是立威,诛杀那八家大晋商,便是又凑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军饷。只是这一步,就能让皇上把宣大两地给掌控在手。加上救下了宁武关,那李贼虽有百万之众,本帅也料定奈何不得陛下所部人马了”

    杨坤等人一直在辽东打仗,对于兵事当然是有眼光的,听到吴三桂的这番介绍,立刻想到皇帝如今是粮草充足,又有两个重镇的兵源,还有周遇吉这样的猛将,确实是不可轻视的一支军队了。

    他们在想着,吴三桂还在说道:“且据那锦衣卫所说,陛下赶到宣府的时候,刚好有晋商勾结宦官杜勋以及宣府总兵王承允写下了降书,那王承允事情败露之时甚至试图刺杀皇帝,结果被皇帝一脚踹下了城头。还有大同那边,又刚好逮住了总兵姜瓖派人送降表。如此种种,可以断定是真有太祖皇帝显灵指点”

    郭云龙听了,有不同意见道:“那就不能是皇帝诬陷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的么”

    “是啊,殿下,天下已经够乱了,这要是明旨发了,就真的是太乱了”

    崇祯皇帝在密旨中就给了吴三桂两条路,一条就是从此以后听话,不要再有小心思,那就既往不咎;另外一条,就让吴三桂造反或者投靠满清好了,他发誓最后一定要吴三桂的命

    这种二者取其一,很有可能逼反吴三桂的做法,当时就吓了方正化一跳。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却是一定要做的。

    对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军来说,就占据辽东走廊的要害,拥兵自重,左右逢源是最好的。

    一听这话,几个将领都是楞了下,然后

    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这份旨意中,崇祯皇帝其实还暗藏了一个小心思。

    因此,皇帝却知道这事,这绝对是最震惊吴三桂了。

    他可以肯定,如果他把山海关献给了满清,那皇帝肯定领着他掌握的军队,或者以晋地为根基重新打天下,或者领军南下,以南方为根基再战天下。而不是以前的皇帝,只会躲在紫禁城瞎逼逼。

    三通鼓毕,该到的将领全部已到。

    在崇祯皇帝看来,天下大乱,或者王朝周期,其实都是分配出了问题。

    范景文一听,立刻反问道:“何人能拿下刘泽清、左良玉之流如今的他们,皆在军中,出着兵甲跟随,何人能使唤动他们,拿下他们”

    要是说,太祖皇帝真的显灵了,那大明朝还会不会有问题,根本就不用怀疑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的话,该是崇祯皇帝的锅。因为孙传庭知道不宜追击,但是朝廷下旨,要孙传庭不得延误剿贼,不追,就会治他的罪。无奈之下才犯了兵家大忌,只能追击,结果败亡。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追问道:“然后呢”

    有了范景文来解释打圆场,最终文华殿内的臣子,终于勉强接受了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于是,明旨发于天下,可以想象,必然又会引发天下震动

    此时的崇祯皇帝听了,感觉周遇吉说得很有道理。

    别的不说,就孔有德等人,封了王爵又如何,见了女真人也像狗见了主子一样;听说那多铎甚至都强玩汉人大学士范文程的老婆,能奈人家何

    他们发现一个情况,就是太子朱慈烺真的是以皇帝为尊,不管什么,皇帝是什么样的意思,他就怎么做。据说连晚上批阅奏章的时间,都是学皇帝的。

    然后便是两军决战于太原啊

    要拉关宁军去剿贼,那肯定也不行。至少崇祯年间从关宁军拉出去的几支队伍,包括曹文诏,祖宽等人,哪怕开局连胜,最后也是灰飞烟灭。

    随后,他出面打圆场道:“陛下旨意,未必没有道理。刘泽清,左良玉之流,明为官军,实和贼寇又有何两样杀良冒功,劫掠地方,无视上官节制,无论哪样,都对朝廷有很大的危害”

    这种事情,除了几个心腹之外,自然不可能被外人知道。

    崇祯皇帝在方正化的陪同下,从后帐转出,坐上主位。

    说到这里,他似乎是更理解了皇帝的做法,便恳切地说道:“明旨天下,虽有一时之痛,却利于久远。陛下能有此决心,我等该支持才对”

    倒是一直不说话的周遇吉,此时皱着眉头说道:“末将以为,李贼大军是要让我军放弃天险,且拉长粮草补给线,再和我军决战”

    他舅便是祖大寿了,此时已经投降满清,并且还奉皇太极旨意给吴三桂写过几次书信,用高官厚禄利诱他归降满清。

    然而,太子朱慈烺任凭他们怎么说,就是没有一点同意的表现,反而到了后来,便问他们道:“是你们大还是我父皇大孤是听你们的还是听我父皇的”

    李自成军队的追赃助饷,左良玉等人劫掠地方,他们的对象肯定都是地方乡绅,只有这些人才有钱有粮。这些人被干掉了,那就都是无主之田了。回头崇祯皇帝领兵打过去,就能轻松解决土地分配问题。

    听到这话,郭云龙等人也是傻眼了。

    因为退入关内的话,吴三桂这支关宁军就要听朝廷的了,没法再拥兵自重,这是他肯定不愿意的。

    “朝廷当使驱狼吞虎之策,方为上策啊”

    “”

    结果,他的所有心思,都被崇祯皇帝看破,直接点明了。

    关宁军这些人,对满清那边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了解的。知道皇帝说这话,还真是事实。

    如果是崇祯皇帝出京之前给吴三桂,他也不一定会听话。哪怕他最亲的家人都在京师,也是一样。因为他知道,朝廷根本没法承受把山海关交给满清的后果。

    杨坤虽然不说话,却是在点头,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要让关宁军去和建虏决战,那肯定不干。手中的军队拼没了就没了

    为此,辽东巡抚黎玉田到任后,在崇祯十五年年底就提出,关外已经没有守的价值,退守山海关为好。但是,这个提议压根就没起什么水花。


第107章 魄力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