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而篇第一  论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而篇第一第(1/2)页
论语各篇的题目都取自首章第一二句的两字或三字,故篇题本身没有意义。论语是语录体裁,从学术角度看,全书编排显然缺乏整体性的建构,各章内容互有交叠,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是,这也并不表示绝对的杂乱无章,部分篇章的内容比较集中,又多少见出编辑者的用心。

    本篇共十六章。作为全书的首篇,从总体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重大,其中包括孝、仁、礼、政、学习等一系列论题,可以说,以下各篇进一步展开的论述内容在首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露。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部分是“仁”与“礼”,孔子对这两个问题有丰富的论述,提出了明确的主张。这里由有若所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观点,表达了仁与礼的特征和效能,这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维系社会秩序,形成一种既有严格等序又和谐融洽的理想化社会状态。这是对孔子思考走向的初步显示。

    1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论语中“子曰”的“子”皆指孔子。

    2说:同“悦”,高兴,喜悦。

    3朋:在同一师门受学者。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4愠yun:怨恨,恼怒。

    译文

    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

    12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3;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2弟:同“悌”,敬顺兄长。

    3鲜xiǎn:少。

    4与:同“欤yu”,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14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注释

    1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

    2三:泛指多次。省xg:反省检查。

    3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数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15子曰:“道千乘之国1,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

    注释

    1道:治理。乘shèng:古代以四匹马拉的兵车。

    2敬事:指严肃的治事态度。

    3时:这里指农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治事并有诚信,要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

    16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指年少者。

    译文

    孔子说:“一个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顺兄长,谨慎而有信用,泛爱众人而亲近仁者。能做到这些尚有余力,那就去学习文章典籍。”

    17子夏曰1:“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2贤贤:尊崇贤者。易:改变。色:女色。这里指好色之心。或说“贤贤易色”专指对妻子应重品德而轻姿色。

    3致:奉献。

    译文

    子夏说:“尊崇贤者而改变喜好女色之心,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事奉君上能不惜性命,与朋友交往中说话有诚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经过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1,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篇第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