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第(2/2)页
2。过,则勿惮改。”
注释
1重:庄重。
2不如己:指道德品性不同于己者。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他即使学习了也不会牢固。为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正。”
19曾子曰:“慎终追远1,民德归厚矣。”
注释
1终:老死寿终。这里指父母去世。追远:追念死亡久远者。这里指祭祀远祖。
译文
曾子说:“能谨慎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死亡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使百姓的德性趋归敦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1:“夫子至于是邦也2,必闻其政3。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4”
注释
1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子。
3闻:听见,知悉。
4其诸:语气词,表示推测。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获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别人主动提供予他的”子贡说:“夫子是以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德行而得知国家政事的。夫子求得政事的方式,应是不同于别人求取的方式吧”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1,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没o:通“殁”,死。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他能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事之道,可说是尽孝了。”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1。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和:和谐,协调。
译文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政之道,美好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小事大事都这样来实行。但是,如遇行不通的时候,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而不用礼加以节制,那也是不可行的。”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2,亦可宗也3。”
注释
1复:实践,履行。
2因:依靠,凭借。旧注或以“因”通“姻”,全句意为缔结婚姻择其可亲之人。
3宗:尊敬。
译文
有子说:“所定的信约必须合于道义,这才是能够履行的。态度恭敬应合于礼,这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这也就可尊敬了。”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行事勤敏而言语谨慎,能到有道的人那里辨正是非,这可说是好学的了。”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1,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未若贫而乐:一本“乐”下有“道”字。
2“如切如磋”两句:语见诗经卫风淇奥。切、磋、琢、磨,指对骨器、玉器等器物的不同加工方式,比喻在道德学问上的磨砺研修。切,切断。磋,锉平。琢,雕刻。磨,磨光。
译文
子贡说:“贫困而不对人阿谀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这怎么样”孔子说:“这样也可以了。但还不如贫困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这一层意思,你能进一步领会到那一层意思了。”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