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第(2/2)页
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2,行不由径3,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1武城:鲁国邑名。
2澹tá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成为孔子学生。
3径:小路。这里喻指不正当的途径。
译文
子游任武城邑宰。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走路不穿小道捷径,如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1,奔而殿2,将入门,策其马3,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1孟之反:鲁国大夫。名侧。伐:自夸。
2奔:败逃。殿:在最后。
3策:鞭打。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军队打仗败退,他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进城门时,他却鞭打着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马不肯快跑。”
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1,而有宋朝之美2,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1祝鮀tuo:卫国大夫。字子鱼。佞:有口才。
2宋朝:宋国公子朝,容貌美丽。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而有宋朝那样的美貌,在当今之世是难免灾祸的。”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有谁能不经过门户走到屋外去呀可为什么没有人从我这条道行走呢”
61,文胜质则史2。文质彬彬3,然后君子。”
注释
1质:朴实。文:文采。
2史:指文辞繁多浮夸。
3彬彬:形容交杂而均和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与朴实两者兼备,这才是君子。”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
注释
1罔:枉曲,不正直。
译文
孔子说:“人能生存于世上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问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对他说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对他说高深的道理。”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1,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务:致力。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算聪明。孔子说:“把力量用在人事方面的道义之上,尊敬鬼神而远离它,这可说是聪明的。”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有仁德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做在前,获取成果的时候退在后,这可说是仁了。”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好动,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行变革,可以达到鲁国的程度;鲁国一行变革,可以达到与道相合的程度。”
625子曰:“觚不觚1,觚哉觚哉”
注释
1觚gu:古代酒器。或说觚本当上圆下方,其上有棱角,后去除棱角而制成圆形,故孔子有此叹。另说觚本容酒二升或三升,其后增大了容量,故孔子叹息。
译文
孔子说:“觚而没有觚的样子,这也叫觚啊这也叫觚啊”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1,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
注释
1逝:往。
2罔:迷惑。
译文
宰我问道:“一个有仁德的人,如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个仁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这么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设法救人,但不可自己也陷入井中;可以受骗前往,但不可被迷惑而跳入井中。”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释
1畔:通“叛”。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并以礼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背离道了。”
62,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2:“予所否者3,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灵公夫人。当时把持着卫国朝政,且有淫乱行为。
2矢:发誓。
3所:假如,常用于誓词中。否:意谓不合道义。
译文
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对此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得不对,天会厌弃我天会厌弃我”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1,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中庸:孔子倡导的道德标准,即中和可常行之道。中,表示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一道德,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了人们缺乏这一道德已经很久了。”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1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3,可谓仁之方也已4。”
注释
1事:止,仅。
2病:难,不易。
3取譬:寻取比喻。这里的比喻指由自己出发而比方到别人,即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4方:方法,途径。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对民众广施恩惠,能周济民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啊一定是圣德了恐怕尧、舜也会觉得难以做到吧那仁者啊,自己想立身于世,也使别人立身,自己想做事通达,也使别人通达。能从眼前的实际事情这样去做,可说是实行仁道的途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