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 告子上 · 一第(1/2)页
本篇共二十章。第一章至第四章都是孟子与告子的对话,主要记载的是孟子与告子之间围绕“人性”这一话题所展开的辩论。大致可分为“杞柳桮棬”之辩、“以水喻性”之辩、“生之谓性”之辩以及“仁义内外”之辩四部分。告子认为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人性中的善是后天修养得来的;孟子则认为人的善性是与生俱来的。第五、六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分别辩论义的内在性以及性善问题,指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几种心是性善的根据,是仁、义、礼、智这些美德的萌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之所以会变恶,是由于环境影响而不能尽其才的缘故。第七至第十五章围绕人的本性的养护问题展开,首先指出人的本性是相同的,是后天环境的变化导致人的本性的差异,因此,应该注重人性的后天养护。继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人应该如何养护自身的善性。第十六至第十九章围绕“仁义”问题展开,分别阐述了“人爵”与“天爵”的关系,指出“仁义”是士人的必备人格,“仁”能够战胜不仁,不能因为力量对比悬殊而怀疑“仁”的力量。同时,指出“仁”本身也有一个成熟与否的问题。第二十章主要阐述学习为人处世的大道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1
卷十一 · 告子上 · 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