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领袖东方第(1/2)页
当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一起被带到汉王府门前时,二人一直都有些晕晕乎乎,完全不知所以说白了,眼下两个年轻人才刚刚二十出头,哪里懂得什么是人心险恶世道不良
在日本武士家庭长大的二人,此时只有面见偶像的激动,还有一丝丝忐忑。
等到侍从室主任赵富贵将二人领到赵源面前时,赵源则正在奋笔疾书,似乎正在写着什么东西,他听到了几人进来的声音后,便微笑着抬头望向两个年轻人,道:“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可还感觉到习惯”
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呆呆地望着面前的赵源,多少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只能先老老实实跪在地上,道:“后学日本国德川幕府萨摩藩藩士大久保利通、吉之介隆永见过汉王殿下我等二人远渡重洋前来,只希望拜入黄埔大学,还请汉王殿下收纳,传以学问。”
赵源看了一眼两人,搁下了手中的毛笔,饶有兴趣地说道:“你们是萨摩藩的藩士,何以会想到来广州求学按道理说,你们的藩学发展得很不错呀”
这一点并非是赵源主动吹捧,而是萨摩藩在搞教育上的确很有一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起步其实比清廷更早,也培养了更多的人才,而这些都要从一个人说起,也就是先前的萨摩藩藩主岛津重豪。
在日本历史上,岛津重豪是一个非常传奇且另类的藩主,他作为江户时代萨摩藩第755年继位,以酷爱研究兰学而出名。
所谓的兰学,即当时欧洲荷兰人常年通过长崎港口跟日本人进行贸易,而这些荷兰人在日本生活期间就向日本传播了当时欧洲的许多知识,包括后来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进行了亨保改革,主动向江户的荷兰人询问技术问题,并且还派人招聘荷兰人传授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后来就被日本人称之为兰学,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兵学等学科,甚至比华夏更早一步开始实践解刨医学,开启了日本科学实证研究的风气。
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岛津重豪大力支持发展兰学,且对教育十分重视,曾在萨摩藩设立藩校、造士馆、演武馆、明时馆和医学馆,有效提高了武士阶级的教育水平,像后来参与倒幕维新的人才中,就有许多人是萨摩藩出身。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
然而,听到赵源这番话时,大久保利通的脸色却隐隐一变,他轻轻叹气道:“不敢欺骗汉王殿下,我等二人前来广州,除了求学,也是希望给萨摩藩寻求一条出路。”
“为萨摩藩寻求出路”
赵源脸色隐隐有些怪异,只是他对日本倒幕维新那段历史并不算熟悉,除了几个有名的人物以外,其他他知道的并不多。
大久保利通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却还是需要从重豪公说起。”
原来岛津重豪作为萨摩藩藩主,在萨摩藩主政数十年,威望奇高无比,性格强势,且本人也十分长寿,他早年间虽然将家督让给了长子岛津齐宣,本人退居幕后,但是他却始终不肯放出实权,一直在实际上主导藩政,但问题是岛津重豪主政过于激进,他在执掌藩政期间开销巨大,萨摩藩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只能向其他的大名借贷度日,甚至还向市井中放高利贷者借贷,受到了许多家臣的不齿,因此许多人就将希望寄托在了长子岛津齐宣身上。
面对岌岌可危的藩政,岛津齐宣在身边以儒家朱子学说著作近思录为施政参考的藩士群体的帮助下,开始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其中包括暂停参勤交代以及停止进行各项建设等,却因此激怒了老爹岛津重豪,于是岛津重豪先发制人,逼杀了岛津齐宣身边的左右手桦山久言、秩父季保等人,也彻底废除了此前近思录党的改革。
由于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都是近思录党成员伊藤茂右卫门的学生,他们自然对岛津重豪的感官好不起来。
后来随着岛津重豪,岛津齐兴开始正式掌权,进行了一番改革,使得萨摩藩财政状况得到好转,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情况会为之一振时,萨摩藩却再次出现了继承人问题,其中一方是正室周子所生的长子齐彬,另一方则是侧室由罗所出的五子忠教,按照道理来说,继承家主之位的只应该是长子齐彬,却没想
第259章 领袖东方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