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寻找失落的故乡第(2/2)页
诚、李清照正迎面走来或擦肩而过,甚至闻得袁绍曹操官渡鏖兵的马蹄声声……
我思忖,旅游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寻找陌生美,体验异文化冲击,如境外游和境内边塞之旅。另一类是寻找熟识美,体认某种已逝的记忆。以中国古典言之,即“似曾相识燕归来”、“风景旧曾谙”。用我翻译当中遇到的法语来说,大约就是dejà-vu(既视感)。再换个说法,前者是探访他乡或异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后者则是追问故乡,怀有寻根意识和归省情思,所去之处无不是扩大了的故乡,无不是为了给乡愁以慰藉。在这个意义上,后者也是在寻找自己的童年以至人类的童年,因而脚步每每迈向乡村或依稀保有乡村面影的小城小镇。
雷蒙·威廉斯有一本书叫《乡愁与城市》。他在书中写道:“一种关于乡村的观点往往是一种关于童年的观点:不仅仅是关于当地的记忆,或是理想化的共有的记忆,还有对童年的感受,对全心全意沉浸于自己世界中那种快乐的感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最终疏远了自己的这个世界并与之分离,结果这种感觉和那个童年世界一起变成了我们观察的对象。”这段话不妨视之为对后一类旅行的理性解释和补充。是的,是在寻找最终疏离了自己或者莫如说自己疏离的那个世界和对那个世界的童年感受。简单说来,怀旧、怀乡!
那么,我的青州旅游属于那一类呢?答案已不言而喻:属于后者。对我来说,青州不外乎是之于我的扩大了的、泛化了的故乡。抑或,我在青州找到了自己已然失落的故乡、已然失落的童年。惟其如此,我才连游三次仍乐此不疲。在广义上,我和我这样的人是在迷恋现代化、城镇化前的宁静,迷恋小桥流水、炊烟晚霞的温情,迷恋人类永远无法返回的童年和庇护童年的“周庄”。
而这,也说明自己老了——自己已不具有登高远眺喷薄欲出的朝阳的体力和勇气了。就此而言,之于我,青州之旅并不仅仅是寻找故乡、寻找庇护童年的“周庄”和自己,也可能是在寻找身为都市异乡人的当下的自己。
(01.10.18)(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