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学与文学女孩的来访  异乡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学与文学女孩的来访第(1/2)页
信不信由你,我可是觉得喜欢文学的人一般不会是坏人,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例如我。我固然有种种样样的缺点,如刚愎自用、口出狂言、愤世嫉俗等等,但人肯定不坏,不坏别人——有坏别人的工夫,还不如看蚂蚁上树听知了歌唱,不如对着狗尾草尖那只红脑袋蜻蜓发发呆,不如目送那片飘零的梧桐叶感悟人生的遭际和归宿。何况,“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屈平与楚王、辞赋与功名富贵之间,孰重孰轻,岂非自明之理!
    当然,如今文坛风气往往为人诟病。但毕竟没听说哪个作家、哪个作协主席副主席贪污受贿多少银两而被逮了进去。闹出风流韵事者倒有若干,但较之官场和演艺界也全然不可同日而语。一句话,文学让人超越,让人追求诗意,让人关心灵魂的超度和彼岸世界的风景。
    不瞒你说,我特别喜欢热爱文学的学生。若有哪个女生或男生对我说特爱文学尤其爱看我的译作和我写的文章,我就欢喜得什么似的,恨不得立马给他加二十分推免读研。说玄乎些,喜爱文学和不喜爱的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一次上课我对学生说,哪个昨晚看书了甚至看什么书了,老师一眼就看得出来:昨晚看书之人和看电视之人的眼神能一样吗?看唐诗宋词之人的眼神和看黄色小说之人的眼神能一样吗?听得学生眼神当即紧张起来。是戏言,又不纯属戏言——文学不就是这样的玩艺儿吗?
    不过说到底,文学是不大适于谈论的。作为翻译家,我自以为能够很大程度上传达原作之为文学的精妙之处;而作为文学研究者,我每每感到绝望——文学的精妙之处恰恰是学术研讨的死角或盲点。作为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的也大体如此,我能讲授的往往是作为欣赏角度和理论分析最成熟、最规范以至常识性的部分。不用说,理论、规范和常识之于文学是最无用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较之西方不够系统不够发达,其实不是落后,而是真正懂文学的表现。极端说来,文学犹禅学,崇尚不立文字。因此,在课堂上、在论文中谈论文学固然迫不得已,亦是为稻梁谋之需;而在此外场合,我尽可能避免,宁愿半躺在书房角落昏黄的灯光下捧一本书默默傻笑。我的老伙计村上春树君也对这点心领神会:“写文章的诀窍就是不写文章”。戏仿一句,谈论文学的诀窍就是不谈论文学。
    话虽这么


文学与文学女孩的来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