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上课和“蒙娜丽莎”第(2/2)页
论,而把讲台让给了投影仪那道青光——那道青白色或白青色抑或由种种颜色合成的扇形光柱,光柱从讲台上方明晃晃投在黑板位置上的一大块白色幕布上,形形色色,闪闪烁烁,教室俨然电影院。本是堂堂主角的老师却缩在教室一隅,身体前倾,脖颈前探,两眼直勾勾盯视电脑界面,口中喃喃自语,仿佛往日幻灯片解说员。还有的姿势复以金鸡独立,又或手插裤袋,甚至手托香腮,姿势五花八门,形象各俱特色。不仅如此,光柱时而扫在老师脸上,致使平时大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脸色愈发不堪。其中一位我认识的刚毕业不久的女博士原本有几分姿色,气质也够优雅,却也无由幸免,休说美感,连职业性庄重或严肃性都大打折扣。
那么学生如何呢?学生虽坐在光柱下面,正光散光都光长莫及,但由于白色幕布图像图表的反射,花容月貌也大多黯然失色。有人木然盯视幕布,有人举起手机对着幕布拍照——估计用以代替课堂笔记。那也难怪,“电影院”里很难做笔记。说实话,因我自己上课不用电脑,所以如此大面积连续目睹如此课堂场景还是头一遭。惊诧之余,饶有兴味,不由得像教务处巡视员一样沿走廊走了两个来回。
愚意以为,理工科另当别论,而作为文科教师——尤其人文学科教师——倘不能用语言即用三寸不烂之舌讲述要讲的内容,那应该是不很够格的。当然,若讲蒙娜丽莎的微笑并讨论她为什么微笑——例如讨论梁实秋文章所云是因为发觉自己怀孕了而微笑还是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倘不用电脑演示一下图像,那怕是有所不便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蒙娜丽莎并不关乎上课内容。更没有什么人对其微笑与怀孕的关联性永远兴致勃勃。
于是一次我问一位长相颇像蒙娜丽莎的女同事——上课干吗老用什么电脑?又不是讲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始而一愣,继而答曰:“其实语言课一般没那个必要。问题是学校有这个要求,还要求做电子教案,除了纸质教案……没那么要求你?”
(014..9.)(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