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咬了“苹果”,“苹果”咬了我们第(2/2)页
,可女儿一瞬间闪现的是怎样的眼神啊,简直像要跟我们拼命似的。”这位可怜的德语父亲叹了口气。转而感慨:“可你看车厢里的欧洲人美国人,哪个看手机?不是看书就是看窗外风光。其实用不着别的,西方只用一个小小的‘苹果’、小小的手机就把我们打败了——西方人咬了苹果,苹果咬了我们。人家咬苹果一口,可苹果一口接一口咬我们、咬我们的孩子啊!”他的声音透出深切的凄凉、无奈与孤苦。听得我们赶紧安慰他:“别担心,你的宝贝蛋千金才上初中,等上高中就好了——苹果树下,百花盛开!”他嘴角曳出一丝隐约的苦笑:“但愿!”
无独有偶,前天在上海大学,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英语老师告诉我,在美国,无论地铁还是高铁,满车厢乘客大多看书,很少有人看手机。可你瞧瞧咱们这边,有几个人看书,有谁看书,看书的都快成‘奇葩’了……”我半装糊涂地问道手机不也能看书吗?“我敢保证,用手机看书的,不可能超过百分之十五。再说,看什么?看《二十四史》还是看《纯粹理性批判》?看你译的村上春树倒有可能。”得得,引火烧身。我借故打住,落荒而逃。附带说一句,刚才查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得知01年度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16.5分钟。这同上面这位英语老师说的15%固然不是同一项比例,但可同样看出手机阅读绝非主流这一基本事实。也对,手机的主要功能并非阅读。
不过你别说,前天我还真沾了手机的光。离开讲座会场,一位当年我教过的学生要请我吃“外婆手艺”上海本帮菜。“外婆”当然住在僻静的里弄,她去过一次也记不确切。于是掏出“苹果”查找,指着上面的地图告诉我在哪儿在哪儿快了快了。我半信半疑:那么小的菜馆也会有?就算有,手机地图“快了快了”的距离走起来也不可能“快了快了。”而我又要赶飞机……正这么嘟嘟囔囔行走时间里,她用手一指:“到了,9号!”一看,果然。不过门面的确太小了,小得几乎只有一扇门。若非手机指引,笃定看漏无疑。
“外婆手艺”的确够味儿,甚至让我想起自己的外婆。告别“外婆”乘地铁去机场。而在地铁车厢,我再次体验了和动车组车厢大同小异的手机冲击,印证了德语英语两位老师的相关描述,耳畔久久萦回那句话:
西方人咬了“苹果”,“苹果”咬了我们!
(01.1.9)(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