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回煌煌京洛行咏史明得失  建安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回煌煌京洛行咏史明得失第(2/2)页
下坯。后发现韩信谋反,刘邦借机巡狩到南方令诸侯,在会上令武士缚信,并载于车上。《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曰:“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信押至淮阳,因查无实据,又被迫赦免了韩信,将期降为淮阴侯。”这样一来,韩信对汉高祖刘邦非常怨恨,又过了一年,他与陈稀勾结(陈为钜鹿太守),密谋让陈稀在外地造反,诱使刘邦亲自率兵平叛,信在都城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未料被信舍人告密。吕后与相国萧何定计,使武士缚韩信,斩之于长乐宫钟室。“遂夷信三族!”此处与曹丕诗“五刑”不同,笔者认为应以《史记》为准。
    张良的后果与韩信截然不同,“保身全命,独有子房”。说的是刘邦起事,他为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他为留侯,(因他家乡为留县)他对世事抱不关心的态度,后得善终。
    三解“苏秦之说”。苏秦乃战国时代的辩士,是多言寡诚的典型,他游说六国抗秦,佩六国相印。“倾侧卖主,车裂固当。”是说他做齐国卿相时,而与燕王私下勾结,计划颠覆齐国,和燕国共分齐国土地。后来阴谋泄露了,苏秦被齐王以“车裂”的酷刑(即五马分尸),此处的依据乃《战国策》。
    “祸夫吴起”,卫国人,曾在魏国做西河太守,防卫秦国,很有名望。后来他投奔楚悼王,做了楚国的令尹(为楚国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施行削弱公族势力的政策,结果许多公族贵戚仇恨他。悼王死后,宗室大臣起兵反吴起,他无奈逃进楚王宫内,伏在悼王的尸体上,终于被乱箭射死。曹丕认为以吴起的才智,做魏的西河太守相称,到楚国后当令尹超出了他的能力,故说“智小谋大”,所以得祸。
    五解是说鲁仲连得故事。“郭生”指郭隗。《史记》载燕昭王即位,招揽人才,郭隗对昭王说,你要真的礼待贤士,最好先从我开始,那些比我高明的人,听说我都被您重用了,自然就会来的。昭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许多人才从其它国家来到燕国。“智矣燕昭”,曹丕说他有智慧。“峨峨仲连”说的是战国齐人鲁仲连。他善于计谋策划,常周游各国,排解纠纷。秦军困赵国首都邯郸,他以利害进说赵魏的大臣们,劝阻他们不要尊秦昭王为帝,使赵国放弃了投秦计划,免于屈辱。赵国的执政者平原君以千金报酬他,“北辞千金”,仲连不受而去。后来他又帮助齐国攻下燕国的聊城,齐国要封他的官,他也不接受,说他逃到海边过隐居生活了。这种不贪污,不受赏的功劳对今人也是大有裨益的。(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