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流淌的千年古韵  疯道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流淌的千年古韵第(1/2)页
金陵是水乡,河渠支支汊汊,纵横交错。就像农家的水田,稻池是旱地或矮山,田埂是网状的水渠。河渠把好好的地面分成大大小小没有规则的片片。人家依河而建,家家门前都会有一条石阶探入水里,半在水中半在岸的柳树根部,有一条绳索牵住大小不一的船儿。
    水道多,船自然多,船建来不是玩耍的,它是人们出行的代步,又是采莲撒网的生产工具,船儿寄托着主人的希望,搭载更多的客人浏览秦淮风月,从客人手里接过沉甸甸的银两贴补家用。
    与水相伴而生的同胞胎,横跨两岸的桥,就像万历皇帝的孩子,多的数不过来。窄桥只有两块板,宽绰的桥可并行四辆马车,短桥只需三五步,长的有几十楹。有人如荡秋千的浮桥,有形如残月的拱桥,还有可挡风避雨的亭廊桥。桥就像金陵的湖光山色多姿多彩。
    小不点现在就在河里,不是在水里,是在一只七板子船上。这是他第一次走出三舅师兄宅邸的院子,小半仙药铺蜗居在只有一个出口的巷子里,走出院门必须经过小半仙给病人问诊的窗前,他不想留给主人一个不安分病人的形象。
    夕阳殷红了秦淮人家的渺渺炊烟,远山近树映绿了水面,近水人家窗前廊下,花花草草的香气荡漾在水面,就像跟在船后的浮萍,挥之不去。绿色半掩的亭台楼阁,丝竹乐曲声中的轻吟浅唱,如船桨荡起的涟漪,在水面慢慢地舒展,不管船到哪里,似曾相识的歌声,锲而不舍的在你耳边婉转。迎面而来的桥梁,为客人撑起一片可有可无的阴凉。
    小不点躺在七板子的竹椅上,这个七板子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七板子。顾名思义七板子是由七块板子做成的,那已是南朝的事了,到了明朝规矩已改了,凡是较小的船都嫁到了一个婆家,从未发生过为名分争执。小不点不是一个人在船上,这就是小平不告诉淸书的秘密。
    小平和磊磊看过学堂开课没有了兴趣,夫子庙两人已经逛得脚肿了好几回,远一点景观去处两人不敢去,怕淸书一句话再也离不开上西冲村。既然没有意思就回去搅闹先生,在巷口碰见了问路人。
    来人很有礼貌的说;“二位公子小姐,烦请留步,有事问询。”
    小平扬起头说道;“客官想知道什么,也许有些事情俺还不能告诉你。”她是不能告诉人家。因为她除了主人,以说不出巷子里其他人姓氏。
    来人觉得这个女孩说话有点意思,笑着说;“请问小姐,郎中小半仙是否住在巷子里?”
    怎么这么巧,小平只认识小半仙,来人好像投其所好,她问道;“您是要问诊,还是求神问卜”?
    来人笑着说;“是寻一个病人,年轻的公子叫小不点。”
    小平警觉的问;“你是谁,为什么要找这位公子”
    来人说;“知道公子在此疗伤,主人特来接他,主人和公子是兄弟。”
    磊磊兴奋得问;“客人是从京城来的”?
    来人高兴的说;“公子一定是李镖头口中的磊磊吧,小姐就是小平。公子现在病情怎么样?”
    听了两个人简单介绍后歉疚的说;“主人在等着回话就不进去了,一会主人自会来。”
    看着来人匆匆走了,两人高兴的蹦了起来,这是他们做梦都会笑出声的期许。如此好的消息,两个人又怎会不比兔子跑得还快。
    戚继光要了一艘大画舫,又临时叫了一只七板子,跟在画舫的后面。操桨的女人是个半老徐娘,也能唱的一口好听的江南小调,虽然没有琴弦伴奏,吴侬软语伴着摇浆的依依呀呀,却又见一番情趣了。
    两个人上船后并排半依半靠坐在那,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他们说的话已经够多,两个人一天都在说


第九十五章流淌的千年古韵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