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12W完成,求订阅)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12W完成,求订阅)第(1/2)页
第90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1.2W完成,求订阅)
    “啊,那野男人还不得被打死?”聚在边上的大妈们发出惊呼。
    李暮才听了两嘴,就发现大妈们的声音低了下来,盯着他不满地哼了一声,然后到边上去说了。
    昨天那卤肉,给了钟大爷没给他们,许多人都不痛快。
    李暮微微一笑,也不在意,继续洗漱。
    洗漱完后,李奶奶跟掐着点儿似的,过来喊李暮吃早饭。
    早饭是几个蒸的窝头,还有昨晚没吃完的卤肉。
    李暮吃完后,和李奶奶说了一说,回了学校。
    ……
    上完一堂大课后,来到实验室。
    还没到门口,李暮就听见了里面激烈的讨论声。
    李暮看到王娅和刘泽汪洋三人站在门外面。
    这两天还是有不少教授陆陆续续地过来,实验室里估计是挤不下来。
    “早啊。”李暮过去打了个招呼。
    王娅回过头,看到是李暮,眼睛亮了,满含崇拜地看着李暮,道:“早啊,李暮。”
    李暮早就习惯了王娅的目光,所以也没怀疑。
    刘泽和汪洋扭过头,表情略显古怪,道:“早啊李暮。”
    “光刻胶的研发进度怎么样了?”李暮迫不及待地问道。
    昨天把笔记交给徐青后,他可是很期待结果呢。
    王娅不着痕迹地挡住表情不太自然的刘泽和汪洋,道:
    “五道口技术学院两位教授带来的那个学生,昨天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光刻胶的问题很快就能被解决。”
    “李暮,那个学生和你好像啊,你说是不是?”
    王娅本来是替刘泽和汪洋打掩护的,但说到后面,又有点嫉妒徐青起来。
    “哈哈,咱们国家有那么多人,出几个天才不稀奇。”李暮笑道。
    说完,李暮又道:“既然光刻胶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下一步呢,我们是不是该研究薄膜沉积了?”
    他话音刚落,背后忽然响起黄新华的声音:“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步子迈得大一点,把目标直接定成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李暮心中一惊,扭过头看向黄新华,奇怪道:“黄教授,咱们现在有实现的技术基础吗?”
    他自己也就打算搞个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而已。
    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晶体管的标准是100以下。
    中等规模的标准是100——1000。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标准是1000晶体管以上。
    大规模集成,需要的工艺相当之复杂。
    虽然不是完全做不到,但那是半导体研究所才该研究的东西啊!
    除非他直接给出方案,不然这群平均年龄60+的专家教授们,怕是要熬走几个才能搞出来。
    “到底是谁给你们的自信,啊?”李暮忍不住心中吐槽。
    他迟疑道:“黄教授,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是不是太快了?”
    黄新华笑道:“话不能怎么说,伱看大家群策群力,不也很快把光刻工艺解决了吗?。”
    “大规模集成电路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只要我们肯努力,未必不能成功。”
    “我们的目标也不高,做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最低标准,集成1000个晶体管就行。”
    李暮忍不住探头看了看里面的一众专家和教授,发现这些人还真有一副留下来准备大干一场的劲头。
    李暮奇道:“黄教授,您用了什么手段,竟然把这么多人都留下了!”
    “但就算留下也没用,咱们学校,实验室也留不下那么多人,你看看,里面都站满了。”
    “我能用什么手段,无非是大家都想为国家的半导体研究贡献一份力量而已。”黄新华笑呵呵说完,大有深意的看着李暮,道:
    “至于实验室的问题,院长已经特批了,最快两天,最慢三天,就把这栋实验楼的所有实验室先给我们使用。”
    “其他教授,就多跑一点路,去其他学校借用!”
    昨天他这边商量完,连夜就跑去找钱树言。
    听到和李暮有关,钱树言二话没说,当即拍板,向文教部打申请,组建研究团队。
    本来黄新华的打算,也只是搞个小规模集成电路。
    但钱树言觉得,既然要搞,就搞大的,正好可以看看李暮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少没有挖掘出来。
    李暮不知道钱树言打算刻意引导自己,只能惊叹黄新华的魄力。
    黄新华笑着继续道:“既然你提到了,那么刚好,你就来给下一步的薄膜沉积问题开个头。”
    “黄教授,我不行,我水平有限。”李暮连忙推辞。
    只不过黄新华却板起脸道:“什么不行,又不是让你立刻拿出完整的可行性方案,随便说说就行。”
    “刘泽、汪洋,你们两个偷笑什么,一会儿都得说!”
    被点到名字的刘泽和汪洋顿时脸色大囧,这算是殃及池鱼了。
    他们上去能说什么,那点东西在那么多教授面前根本不够看。
    陆骞站起来,笑道:“来来来,都说说,徐青你等会儿也说,你们是年轻人,脑子活泛,说不定就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思路呢。”
    “别愣着了,快开始吧。”顾鸣对李暮笑呵呵道。
    其他人也跟着开口:“集成电路的四项关键工艺的理论雏形,几乎都是出自你的手,由你开头再合适不过。”
    ……
    听着一众专家和教授的话,李暮隐隐觉得不对,不过又说不上来。
    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可能什么都不说就坐下去。
    想了想,说道:
    “薄膜沉积工艺,是在基底材料上形成和沉积薄膜涂层的过程,它的主要作用,是适应溶脱剥离法图形转移的需要。”
    “假设光刻胶有一个剥离化转变温度,当温度大于一定值时,光刻胶图形开始软化和流动……”
    “另一方面,沉积的方向性也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成功剥离沉积的薄膜,影响最终的效果。”
    “综上,我认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同时满足衬底升温和沉积方向性好的要求。”
    ……
    实验室内的专家教授们,随着李暮的叙述变得沉默下来。
    即便心知李暮在半导体的研发敏感上惊才绝艳,但是听闻远没有亲眼见识更来得震撼。
    这才多久时间,光刻胶的问题才刚刚解决,薄膜沉积就有了明确指导方向。
    “我说完了,请各位专家教授们指教。”李暮将资料说完,发现气氛似乎有些古怪。
    难道他说错了?
    那也不该是这个反应啊?
    黄


第90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12W完成,求订阅)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