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 20 章第(2/2)页
传播才有价值。
师生四个坐在一起说话,这时住在张家客院的乔氏和温子乔也在商谈。
“梅家大娘子好心,不忍叫咱们母子分离,连咱们住的院子都安排好了,这份恩情你可要记在心里。”
“娘,我知道。”
乔氏笑道:“你最像你父亲,讲忠义,我不过白嘱咐一句罢了。”
家里当家的男人死了,乔氏这几个月见识到什么才叫人情冷暖。日子过得不好,她从没怨恨丈夫对温家小辈太过用心,他死后却落得人走茶凉的下场。
或许就是因为她是这种性子,人家才这般拿捏他们家。
“好人有好报,你以后且看吧,温常光一辈子只能顶着吃软饭的名声在温家村耀武扬威罢。我儿,你跟他们不一样,你以后的前程大着呢。”
?子乔心里也默默下定了决心,他定会走出一条通天大道来,封妻荫子,孝顺娘亲。
温家母子俩已经知道梅家大娘子随孙先生来保宁府,是为了见张通判一家。孙先生他们后日就要离开保宁府,他们母子俩明日只有一天的空闲处理家事。
隔日一早,温家母子早早起来,早食都不曾用,洗漱完就要家去。
小林氏得了主子吩咐,笑着跟乔氏道:“大娘您别急,先用了早食,一会儿张管家派马车、下人、护卫随你们一块儿回温家村,等你们处理好事情后再把你们接回来。”
乔氏忙谢道:“还是梅大娘子想得周到,真是太感谢了,一会儿我去给大娘子道谢去。”
小林氏忙扶着乔氏道:“您的心意我家主子都知道,咱们以后同住一个屋檐下,来往的时候多着呢,咱们今日先把你家的事处理好了。”
“哎!”乔氏痛快应下。
为了给温家母子壮声势,张管家亲自领着四五个小斯护卫,两个手脚利落的婆子去温家村。
冬日里闲来无事,温家村的村口,一群妇人端了张小板凳聚在一块儿说闲话,正说到昨日温子乔落水被人救了,乔氏跟去道谢,母子俩一去不回,也不知是不是温子乔着凉发热回不了。
“子乔他娘,你们家来了。”
乔氏笑着回楚婆婆的话:“家来了,不过下午又要走。
楚婆婆站起身,急忙往乔氏身边走了两步:“又要去哪儿?”
乔氏目光掠过村口的一群妇人,朗声笑道:“昨日子乔被贵人相救,贵人说子乔学识好,请子乔去家里当先生。主人家担心我一个寡妇在家被人欺负,就说分我们母子一个院子,叫我也跟着过去住。”
"我的天爷,还有这等好事?”那几个妇人发出不敢置信的尖声。
楚婆婆笑着道:“你们家子乔以后可算好了。”
乔氏拉着楚婆婆的手道:“开始我也不全信,这不,昨日跟着贵人到通判大人府上,这才得知那位贵人在通判大人家做客,碰巧在野鸭滩救了我家子乔,也是我家子乔的运气。”
张家的下人脑袋昂的高高的,个个都穿着一身细棉布做的衣裳,连个补丁都没有,头发也梳的齐整,跟来的婆子耳朵上还戴着一对小巧的银耳坠,袖子撸起来,曜,手腕子上还有一个绞丝银镯子,一看就是体面人儿。
“乔老夫人,您家在哪儿,奴婢们抓紧时辰帮您收拾,主人家还等着您和乔公子回去呢。”
张家下人说话这般殷勤,是给他们母子做面子,乔氏心里有数,她笑着跟村口众妇人道:“家中还有事,我就先走了,咱们以后有空细说。
乔氏回到家中,家里一切照旧,乔氏请张家下人坐下休息片刻。
“乔老夫人别跟咱们客气,钱粮、衣裳、铺盖卷,哪些要带走的您吱个声,咱们利索地帮您收拾了。”
“粮食怕不好带走吧。”乔氏迟疑,他们母子得了梅家大娘子许多帮助,哪好麻烦人家。
婆子笑道:“乔老夫人不用操心这个,孙先生一行人来时独乘一条船来,回去时自然独乘一条船回去。孙先生,梅小姐并两位公子,加上几家的下人护卫,统共不到二十人,一条船都坐不满,有的是空地方放行李。”
乔氏还是不想给主家添太多麻烦,总不好叫梅家下人帮他们家扛麻袋。
张管家大概知道乔氏是个不愿给人添麻烦的性子,就道:“乔老夫人,我看你们母子不如带些换洗的衣裳,再把温公子的书装走就是了,粮食可卖可送人。”
张管家笑道:“梅家是世家,他们家自有一套规矩,细处我不知,但你们母子二人的吃穿用度梅家肯定会给你们安排妥当,这被褥呀,你们带去南溪县估计也用不着。”
乔氏顿时也想明白了,她道:“真是麻烦你们跟着跑一趟,家中清贫,竟没多少东西要带走。”
“不妨事,梅家小姐叫我们来给您家壮声势,我们也愿意出城走动走动,路上看看景儿也是好的。”
“子乔,你看该如何安排?”乔氏本想开口安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扭头问儿子一句。
“娘,楚婆婆帮了我们家许多,还有几个为咱们家说过话的人家,咱们拿出一袋粮食分送给这几家吧。剩下的粮食带到城里卖了。”
“家里的几只鸡鸭就别卖了,送给张大人家换换口味,也算我们的心意。”
乔氏满意地点点头:“好,娘都听你的,菜地里的冬菜,还有家里剩下的油盐柴火都给楚婆婆一家吧,家里的几亩地也交给楚婆婆家种,他们家也过得不容易。等咱们走后,还要托楚婆婆偶尔来咱们家里瞧瞧,扫一扫灰尘。”
“都听娘安排。”
温家母子商量好家里的琐事后,乔氏就去请楚婆婆家来。
“哪里用得着劳烦您,我帮您跑一趟吧。”
乔氏笑着道:“也好,那就麻烦你们了。”
张大人家下人去村口把楚婆婆请来,比她去请要好。
乔氏有心感谢张家下人,趁着楚婆婆还没来,她去厨房拿了把菜刀,去后院抓了两只鸡杀了砍好炖锅里,中午吃一顿大肉再走。
楚婆婆被张家下人请过来时,张管家并几个护卫,提着粮食随温子乔去道谢。
梅家护卫和张家护卫的腰上都挎着刀,普通百姓哪敢靠近,温子乔送完粮食,跟亲近的人家说了往后的安排,大伙儿都替他高兴。
“走了也好,我们温家比不得那些大族人丁兴旺,好不容易出了你一个会读书的人,可别浪费了。”
“温六爷爷,我家的地交给楚婆婆家种着,还要麻烦您帮衬着些。”
“放心,你在外好好读书,只要我们几个老家伙在,没人敢占你家的地。”
张管家笑道:“我是保宁府张通判家的管家,年前若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可去府上找我。我家老爷若是走了,你们可去知府衙门送信,知府大人会管。”
围观的众人顿时心里一紧,特别是年龄大的老人,忙道:“张管家哪里的话,我们温家自来团结,偶尔有些口角也都是些小事,哪里用得着官老爷替咱们断公道。”
围观的众人忙附和:“说的很是。”
张管家闻言只是笑了笑,公道不公道的他也不关心,他只是替主子们来村里给温子乔母子二人撑腰。
温子乔在村里走完一圈回家,老母鸡已经香了,他娘和楚婆婆在屋里说事,楚婆婆的四个儿子站在院子里等。
温子乔:“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我走后,家里的房子还要麻烦你们照料。”
温大哥大声应道:“你放心,我叫我媳妇儿一句给你家打扫一次,你以后家来,随时可以住。”
温二哥接话:“你家田地我们种着,每年该给你家多少粮食按规矩来。”
温三哥性子最活络,他笑嘻嘻道:“小子乔啊,你尽管去读书,早日考中功名,以后我跟你出去,帮你跑跑腿啥的。”
温四哥就老实许多,他挠了挠头:“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家柴山我给你照顾着,还有你家的祖坟,逢年过节我去给你祖父祖母,你爹烧纸。”
温子乔笑了起来,拍拍温四哥的肩膀,轻叹一口气。
这几个月被里正家欺压,他想过无数次带着娘离开温家村,如今真要走了,竟然有几分不舍。
花了一上午把里里外外的事情安排妥当,在家用了最后一顿饭,又去后山上给祖宗烧纸钱。下山后,张家下人扛着温家的粮食、行李、书箱,提着送给张家的几只鸡鸭,坐上马车就要走了。
楚婆婆一家送他们母子到村口:“子乔啊,子乔他娘,有空常回来瞧瞧。”
“哎,楚婆婆别送了,我一定会回来。”
温家母子俩坐着马车出了村,温常德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冷哼一声:“不过是去当下人罢了,神气什么呀。”
温四哥大声道:“胡说,子乔是去贵人家里当先生。”
“既然是贵人,人家有的是钱请先生,如何会要他一个童生?”
温四哥辩白不了,气得跺脚,温常德得意地甩头离开。
温三哥拉着弟弟:“你跟他计较什么,吵赢了对咱家又没有好处。”
楚婆婆厉声道:“老四,听你三哥的,你人老实,被人骗了都不知道,以后碰到那家瘟神,记得离远些。”
“娘,我知道了。”
温家母子离开温家村后,没有直接回城,绕路去了十里地外的前山村,温子乔的未婚妻谢家住在这里。
时间匆忙,温子乔把梅家的地址写给岳父,又把这两日发生的事交代了一遍。
“您放心,我绝不负瑶娘,等我出孝后就来娶瑶娘过门。”
谢老伯语重心长道:“你跟你爹都是一样的性子,你说的话我自然信。大郎,既然贵人肯帮你一把,你自己也用心些,三年后你回来,伯父希望你已功名在身。’
“子乔定会用心读书,让伯父为我担心了。”
赶着回城,温子乔只来得及看了未婚妻一眼,就扶着母亲上车走了。
这一走,这对未婚小夫妻之间,就隔着山川湖海了。
改变命运就在那一瞬间,看似容易,却是许多人一辈子都等不来的机会。
在张家又住了一日,温家母子坐上船后,母子俩对视一眼,不一样了,真不一样了。
回程比来时更加冷了,都窝在船舱不出去。渔娘得了空闲修她的游记,被贺文嘉瞧见了,贺文嘉吵着要看。
本就是想刊印的游记,也不用藏着掖着,渔娘大方拿给他看。贺文嘉看完王苍看,连温子乔也跟着看了一遍。
温子乔赞叹道:“大娘子竟有这般学识,真叫人敬佩。”
渔娘笑道:“我这不算什么,你以后好好学,定然会超过我。”
温子乔是那种主动性很强的人,他去找孙浔,孙浔花了半天时间问他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都问清楚后,下午孙浔写了一张书单给温子乔。
“你底子差了些,若是想考中进士,你需得把底子打好,我列的这些书你必须熟读成诵。”
“就算你日夜苦读,方才我列下的那些书至少要花两年的工夫。”
孙浔又拿出两张纸:“我列的这些书你读累了时可拿出来当闲书看,能记下多少是多少。等你考中秀才后,我会再细细教你该如何读这些书。”
温子乔捧着这三张纸,激动道:“多谢先生。”
孙浔:“我列的这些书梅家都有,等到了家,你把单子交给梅家的管家,他会给你把书找齐。
“明年上半年我要给他们三个讲史,明年秋日王苍和文嘉要去府学考试,后半年我就空闲下来了,可专心带你读书。”
“学生明白,明年秋日之前,我尽快把您列的第一张单子上的书读熟。”
孙浔笑着点点头,孺子可教。
温子乔拿着书单回自己的船舱,孙先生列的这些书,只是一小半他看过,大半他都没看过,甚至书铺里也不好买,要把单子上的这些书配齐,只怕要花不少银子。
梅家,孙先生,真的是在用心培养他。
温子乔心里有一股急迫感,白天大半时候都捧着书在读,王苍也跟温子乔差不多,船上唯一一个不干正事儿的读书人贺文嘉,一边唉声叹气一边跟着读书。
白日读书,晚上躺床上默背,这哪里像是出来游玩呐,比在家读书还辛苦些。
等到船驶进南溪县码头,从船上跳下来,贺文嘉大喊一声:“总算到家了。”
温家母子从船上下来,打量四周,跟保宁府码头到处都是醋旗不同,这里到处挂着酒旗。
安稳热闹,这里就是南溪县!
家里人不知道他们具体什么时候到,只派了个下人在码头守着,梅家下人见孙先生他们回来了,撒腿就跑,赶紧回家报信。
船上的行李刚卸下,梅长湖就到了。
“渔娘,爹来接你了!”
渔娘笑着道:“我不在家,参想我了吧。”
梅长湖打量女儿一番,这才笑道:“我和你娘在家忙得很,哪有空想你?你若是不回来,过两日我们要去叙州府玩几日。”
“冬日里娘不是不爱出门吗?怎么想起来去叙州府了?”
“说来话长,咱们家去说。”
渔娘觉得定然是家中发生什么事了,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几分。
梅长湖:“对面跟贺二郎说话那个,就是你带回来的书生温子乔?”
“嗯,就是他,他以后就在咱们家读书,我想着,把咱们家东北角那个小院给他们母子住,关上门来也是独门独院,他们也自在些。”
“你考虑得周到。”
父女俩正说着话,王苍、贺文嘉,并温子乔扶着乔氏过来行礼。
“见过伯父。”
“见过伯父。”
“见过梅老爷。”
梅长湖拍拍王苍和贺文嘉肩膀,又笑着跟温家母子道:“以后就在家里住下吧,家里都安顿好了,咱们先回去。”
渔娘:“爹,你带着他们先回去,我送送先生。”
孙浔说不用:“你家去吧,我也回去了,你师娘在家等着我。”
“先生慢走!”
王苍、贺文嘉、渔娘、温子乔四人送孙浔上马车。
随后,各回各家吧。
林氏牵着儿子在大门口等着,渔娘扶着丫头的手下马车,笑着喊了声娘,随后把温家母子带到林氏跟前。
温子乔笑着打矮墩墩的梅家小郎君,以后这就是他的学生了。
渔娘提前给家里送了信,林氏早就知道温家母子了,她对乔氏笑了笑:“听渔娘说你家儿子聪慧,你家孩子能来我们家读书,我和我家老爷都十分欢迎。”
“夫人客气了,本是大娘子救了我儿一命,如今还……………”乔氏有些不好意思。
“都是缘分,咱们就别客气了。”
林氏握着乔氏的手,牵着她往屋里走:“家里人口少,以后呀,你若闲来无事,随时可来找我,咱们一起做针线,闲聊几句打发家常也好。”
林氏这位当家夫人带着温家母子走了。
梅二郎走到姐姐面前:“姐姐,抱。”
捏捏他的小胖脸,过了手瘾后,随即就换了张后姐脸:“抱什么抱,才多久不见,你又胖了些,自己走。”
“哦。”委委屈屈。
渔娘牵着弟弟回正院,喂弟弟喝完水,这才问她爹:“叙州府怎么回事?”
"田知府前几日给我们家、贺家、王家送了帖子,帖子上说今年秋粮的事各州县办得好,其中少不了各州县乡绅的帮忙,两日后田知府在叙州府办了个宴,请咱们去赴宴,以示感谢。”
“这么客气?”
梅长湖轻哼:“真要感谢咱,也不会叫咱大冷天的跑一趟叙州府。我和你贺叔猜测,定然是为了杨密说的疏浚河道的事。”
叙州府处在几条江河的交汇处,夏日水流丰沛不好动手,或许趁着明年春耕前百姓不忙,加上丰水期还未到,正是疏浚河道的好时候。
“估计还有修路的事,通向叙州府的官道也有多少年没修整了?碰上下雨天,马车都过不了,只能走水路。”
梅长湖哎哟一声:“碰上个只知道捞钱的昏官算百姓倒霉,碰到个想干实事的好官,咱们这些富户也要倒霉。”
“啧,快过年了,田知府这是拿各州县的富户当年猪宰呢。”
梅长湖抱起儿子,捏捏他的肉脸:“可不,人家一张口,咱们还得捧着笑脸,主动把脖子伸到人刀口下。”
父女俩齐刷刷地喷了声,这个年难过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