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 60 章第(1/2)页
贺宁远和阮氏夫妻俩坐马车去码头接人,梅家这边也没闲着。
梅长湖吩咐管家去邓家药铺把邓老大夫请来,林氏亲自去库房把家中常备的好药材清点好,备着一会儿可能要用。
渔娘也不避嫌,带着丫头去贺家,先去东跨院看屋里布置的如何了,又问:“听说贺大哥身边的小厮贺冬为了保护贺大哥也受伤了,可给他准备好休养的地方了?”
东跨院的管事妈妈扭头擦了眼泪才道:“小姐放心,贺冬是我们家的家生子,他老子娘都在,刚才就打发人叫他们家收拾好屋子,等人抬回来,一会儿再请大夫去瞧病。”
渔娘点点头:“出了这么大的事,贺叔和阮婶一时间慌了神也说不定,你们都是家里管事,平时主子倚仗你们,这个紧要关头你们要替主子撑起来,把家里家外都照顾妥当了。”
“奴婢们都记下了。”
将才跑回来报信的小厮把话都回清楚了,贺文茂下午下学归家途中被一伙蒙面的人打了,那伙贼人说要打断他的手脚毁了他的容,叫他不敢再去考科举给他们主子添堵。
书院只允许学生带一个书童进书院,因此贺文茂平日来往家中和书院时身边只带着贺冬一个贴身小厮,当时贺冬拼死保护贺文茂,大吵大嚷之下惹来了行人,有人去家中报信,贺家护卫赶来才叫他们主仆二人逃过一劫。
可惜,蒙面贼人没抓到,报官了也无用。
渔娘站在大门口等人,沉默着。
对方豁出去也要跟贺大哥结下这么大的仇,就算一点证据也没有,贺大哥应该能猜到是谁要害他吧。
贺大哥和寒门学子一块儿,剩下两派是官宦子弟和世家子弟,是谁看贺大哥不顺眼?要断了他的科举路?
“主子别多想,只要人没事,以后有的是法子可想。”
“嗯”
渔娘扭头问阿青:“我记得李道长还在的时候,有回我跟我娘去白云观烧香,我顽皮从台阶上跳下来磕破了腿,晓月说摔坏了不要紧,也不用怕留疤,她说她师父手中有个宫中来的方子特别好,擦几回伤疤就没了。你可记得?”
阿青摇了摇头:“奴婢不记得了,或许是当时奴婢没在跟前,奴婢去问问阿朱和小林妈妈她们?”
渔娘嗯了声:“你赶紧去问,问到了就告诉我。”
阿青转身,几步跨进了梅家的大门,进门后就小跑起来。
渔娘抬头望向东街的方向。
贺大哥的手没受伤,腿脚上的伤已经接好了骨头,仔细养一养总有好的那日。可贺大哥脸上的伤却难了,若是留下丑陋的疤痕,科举的路子就断了。
不过半刻钟,阿青大步跑回来,顾不得擦额角的汗,喘着粗气道:“阿朱记得,阿朱说晓月姑娘确实说过宫中有治疤痕秘方的事。”
李道长人没了,那方子一定落在晓月手里。
“阿青,你把这事儿告诉我爹去。”
“哎。”
阿青又跑去找老爷去。
过了会儿,梅家的两队人马从后门一拥而出,一队骑快马去益州府请人,一队骑马去南山脚下。
从南溪县去益州府就算快马来回也要两天一夜,白云观近,若是白云观里还留着方子,今日就可把药方带回来给邓老大夫瞧瞧。
梅长湖和林氏也来大门口,梅长湖道:“还是渔娘聪慧,想得周到。”
被爹爹夸也不能叫渔娘高兴,她苦笑一声,不想说话。
这时,孙浔和于氏来了,梅长湖一家人忙迎过去。
孙浔脸色难看:“人还没回来?”
“贺叔和婶去了有半个时辰了,应该快回来了。”这时候还没回来,估计是贺大哥伤得比较重,移动不方便,才耽搁了时辰。
几人对视一眼,都默默叹气。
“老爷,老大夫来了。”
不仅邓老大夫来了,还带来了他的大儿子邓辛夷打下手。
“邓老哥,这次要麻烦你了。”梅长湖走下台阶亲自去迎邓家父子。
邓老大夫忙说不用如此客气,还说都是老街坊了,能帮得上他一定帮。
“有句话我说了你们别往心里去。”
“邓老大夫尽管说。”
“我也不瞒你们,我不擅看断腿的伤,轻易也不敢给人接骨,这上面我帮不上什么忙。”
邓老大夫话说得很清楚,梅长湖也道:“听说骨头出发前就接好了,一路上也没动过,应该无事,只是这一路回来人有些发烧,您帮着看看。”
“他受了重伤,又是冬日坐船回来,天冷,外感风邪引起发热也正常,只要人没烧糊涂就好。”
受重伤不在当地休养好了再回来,这么着急出发是为什么?
邓辛夷站在他爹身后,看了渔娘一眼,渔娘微微摇了摇头,叫邓辛夷不要好奇。
“马车来了。”
等在贺家门口的三家人都朝马车来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三辆马车缓缓赶过来,头一辆马车就是他们梅家的马车。
马车慢慢走到贺家侧门前,贺家的小厮早就把门槛卸了,赶马车的车夫从车头下来,牵着马车慢慢往里走。
过了会儿,马车停在二门前,贺宁远红着眼从马车上下来,他胡乱地拱手道:“孙先生,梅兄、邓老大夫。”
“都这个时候了,贺兄就别客气,赶紧把大郎抬到屋里歇着吧。”
贺家下人轻手轻脚地把贺文茂从马车上抬下来,渔娘站在她爹身后,看到高高大大的贺大哥瘦得不行,腿上绑着木板,左边脸上的伤口红肿丑陋。
“老天爷啊......”
林氏和于氏忍不住眼泪,又怕叫大郎看见难过,慌忙扭开脸不叫他看见。
“小心些,别碰着了。”
“慢着点。”
贺宁远亲自把人送去东跨院,孙浔、梅长湖担心贺文茂的伤势,自然要过去瞧瞧,邓老大夫父子俩赶忙跟过去。
梅家的马车被车夫牵走,第二辆马车赶进来,阮氏亲手扶着儿媳下马车,渔娘忙过去搭把手。
孟氏的手搭在渔娘手上,原来养的细嫩骨肉匀亭的纤手如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手心也冰冷。渔娘抬头,看到她的脸瘦得下巴都尖了。
渔娘心疼不已,连忙握住孟氏的手,扶着她下马车。
林氏和于氏见孟氏这样,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回到家中孟氏反倒不哭了,她惨白着一张脸笑:“师娘、林婶,早前发现怀孕的时候我高兴坏了,一直想等着家来告诉你们,叫你们也为我高兴高兴。”
于氏泪眼婆娑,又哭又笑:“高兴,看到你和大郎回来,我们都高兴。”
林氏过来拍着孟氏肩膀道:“你还怀着身着,别担心太过,大郎那儿自有你爹娘和大夫操心。”
渔娘忙附和:“原来李道长手中有治伤疤的好方儿,你们家来前,我爹派了两队人马,一队人马去白云观问方子,一队人马去益州府请晓月回来,总有办法治好贺大哥。”
“当真?”
孟氏突然紧紧抓住渔娘的手,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渔娘不怕疼,耐心安抚她:“李道长原来在宫里做过医女,常年在后宫行走,后宫那些娘娘们比咱们更在乎容貌,医女手中肯定有许多好方子。”
“好,我相信你,我相信你,我......”
孟氏眼中含泪,太激动了,说着说着就晕了过去,渔娘赶紧一步过去抱着她,围在孟氏身边的阮氏、林氏、于氏也赶忙扶着。
“快,把人扶到屋里去。”
贺文茂安顿在东跨院正房内,孟氏就送去旁边耳房。邓老大夫再给贺文茂看病,孟氏这边就把邓辛夷请过来。
邓辛夷给孟氏把脉,后道:“身体太虚了,这段日子又太过忧虑没有休息好。若不是之前养胎养得好,肚子里的孩子在回来的路上只怕就没了。”
阮氏心里一紧:“这该如何是好?”
邓辛夷提笔开方子:“先吃两贴安胎药养一养吧,多卧床休息,在吃上面多费心,也别叫她心里忧愁,一两月就能养回来。”
开好方子后,邓辛夷提醒:“卧床休息重要,等少夫人稍微养回来一些,也要多走动走动,身子若是太弱了,怕到时候不好生。”
孟氏已经有五月的肚子了,再养一两月就七月了,后面再不活动活动,生孩子确实难。
阮氏知道其中利害:“我们会多注意,等养两日再请你过来给我儿媳瞧瞧脉象。
阮氏对邓辛夷的医术信得过,邓老大夫诊治完贺文茂后,阮氏也没请老大夫再来瞧瞧。
贺宁远把邓老大夫请去后院给贺冬瞧病,贺冬身上的骨头都是好的,被打的乌青印子还没消,内脏好似有伤,老大夫看过后叫他卧床养一两个月再看。
给贺家的三个病人看完病邓老大夫要走,听说祛疤的方子又留下来,只吩咐儿子邓辛夷背着药箱赶紧回去药铺干活。
渔娘去给邓老大夫送茶:“您喝茶。”
邓老大夫也不客气,接过茶喝了口:“你有事要问老夫?”
渔娘微微一笑:“还是您老火眼金睛,我想问贺大哥腿上的伤,不严重吧。”
“他们之前找的跌打大夫手艺不错,一路回来也没碰着腿,骨头没有移位,若是养得好,以后走路应该问题不大,就是这腿毕竟受了重伤,以后碰上天寒或是下雨,只怕不好过。”
“脸上的伤呢?"
邓老大夫摇摇头:“伤痕太大了,一路回来也挺长时间了,脸上的红肿还未消,只怕要留下大疤了。”
“您有没有法子祛疤?”
哼,若是有法子他早就开药方了,何必在此等李道长的方子?
渔娘换个问法儿:“您觉得,贺大哥脸上那块疤,有没有可能活到远看时不怎么瞧得出来?”
大疤痕不好治,即使几千年后的现代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她就想知道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能治到什么程度。
邓老大夫知道渔娘为何这么问,他是看着贺家大郎长大的,他也不想看着这样一个聪慧的好孩子就此绝了前程。
邓老大夫叹息:“老夫以前没见过能把伤疤完全祛除的。或许是我见过的厉害大夫少吧,这天下,应该有大夫有这等本事。”
也就是说,邓老大夫认为,以他的经验来看,不存在能把这么大的伤疤治好的医术。渔娘心里顿时沉甸甸的。
梅家的护卫动作很快,去白云观那队人马天黑前赶回南溪县,送来一封信和一张方子。
邓老大夫看完这张方子就道:“红花、丹参、桃仁、艾叶这些药都是活血化瘀用的,治伤疤有些作用,但是有限。”
孙道长写的信里面也说了,这个方子是李道长以前留下的,一些年轻香客来道观求药,都说这个方子好。不过只对小疤痕有效,大疤痕效用有限。
邓老大夫有些失望,只道:“过两日李道长那个徒弟要回来吧?”
“已经派人去请了。”
“那过两日等那丫头回来,你再吩咐小厮来叫我。”
“是,到时候还要麻烦您走一趟。”
不须渔娘开口,贺家的管家亲自送邓老大夫出门,奉上丰厚的诊金。
渔娘去东跨院,她爹娘和师父师娘都在这儿,不敢在孩子跟前哭,几个人坐在花厅里,一个个都麻木着脸。
见她进来,于氏招呼,渔娘就过去贴着师娘坐。
“邓老大夫送走了?”
“送走了,邓老大夫看了护卫从白云观拿回来的祛疤方子,说效用不太好。”
孙浔也在愁这事:“那就只能再等两日,看看晓月和她师父有没有其他法子。”
渔娘问道:“贺大哥和大嫂怎么样了?”
“文茂身上的苦楚还能受得住,他怕只怕治不好脸上的伤,绝了前程,心里过不去。”
而孟氏那边,吃了药睡过去了依然不安稳,阮氏在床边守着,孟氏梦里面都说要报仇,还说肯定是郑家那畜生害了文茂。
“郑家?大嫂说的可是郑家二房那个叫郑良的?”
“就是他。”
听贺冬说,今年东山书院里官宦子弟和世家子弟斗的厉害,一个是父辈手中握着权力的实权派,一个是本地大族,两边争来争去,寒门子弟被波及。
贺文茂读书读得好,常被先生夸奖,他又是寒门领头人,官宦子弟中不学无术的郑良就看中了贺文茂,几次想拉他入伙,贺文茂没答应。
寒门子弟跟两边关系都还过得去,两边不相帮,郑良不喜欢贺文茂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见面时候说几句含沙射影的话,给贺文茂找点不痛快罢了。
坏就坏在这月书院的年考上,贺文茂考了第一名,排名第二的是个官宦子弟,第三的世家子弟主动祝贺贺文茂,又说要请客,两人谈笑风生。
郑良见了就觉得贺文茂看不上他,故意冷落他打他的脸打官宦子弟的脸,郑良在马术课上就借故挑衅贺文茂,两边冲突越来越摆在明面上,先生训斥也无用。
“什么意思,把贺大哥弄死,排名第二的宦官子弟就能考第一了?”渔娘只觉荒谬。
孙浔讥讽:“蠢货这样想不足为奇。”
打贺文茂那群蒙面人说的那些话好像指向考第二名那个官宦子弟,贺文茂夫妻都觉得不可能是那人,人家不会那么蠢,他们认为那群蒙面人背后的指使者肯定是郑良。
贺宁远进来,他坐下道:“大郎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们夫妻俩商量过了,本来准备回来过完年后,明年就不去东山书院了,谁知道那些人这点工夫都等不得。”
怪不得,怪不得大嫂如此愤怒。
阮氏也来了,渔娘赶紧让开位置,叫阮婶
60、第 60 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