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 74 章第(1/2)页
朝中有何热闹可看孙浔一个乡野之人哪里知道?
贺文嘉和渔娘跑去孙家,被孙浔骂了出去,一个两个的没名堂。
“想知道问你先生去,叫你先生去问范尚书。”
孙家大门砰地关上,只剩下小两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范先生去南阳了,他们也问不着呀。
“田知府叫我早点回京,咱们要走点吗?”
“田知府没理由害你,听人劝吃饱饭,还是早些回去吧。”
“行吧。”
石匀回老家祭祖了,他老家太远贺文嘉去不了,本来想等石匀祭祖回来再见一面,如今要提前回去,也不用等了。
贺文嘉跟渔娘俩人要提前去京城,两家都提前准备起来。
梅长湖舍不得闺女,一边盯着下人收拾行装一边抱怨:“回来才几日就要走,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
林氏也心烦,听不得他念叨,叫他没事儿去看铺子。
准备要走了,贺文嘉吩咐贺升去王家问问,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半下午贺升回来:“回禀爷,王少爷那边说他们归期未定,回京途中要去一趟襄樊,只怕不能跟咱们一块儿。”
“他们要去襄樊呀。”
渔娘看他一眼:“去除夫人娘家有什么可感叹的。你不也要跟我去淮安梅家嘛。”
“也是。”
贺升微微抬头,想说王少爷似乎不是因为要去襄樊的缘故,可能是不想跟咱们一块儿回京。
渔娘叫贺升没事儿早点家去:“咱们这次去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这几日也不叫你当差,你在家多陪陪你爹娘。”
“哎。”贺升把嘴边的话咽回去,悄悄退下去。
贺文嘉情绪不高,渔娘也不管他是不是生气,不叫他坐着,拉他起来:“我列了一个书单,都是我要读的,你去书楼按照书单装箱,过几日我们带走。”
“你不能叫你的丫鬟去装?”
渔娘双手叉腰,理直气壮:“怎么的,叫你帮我干活你不乐意?”
贺文嘉哪敢说不乐意呀,拿着书单就去书楼找书,连装书的箱子都是自己去库房搬的。
把贺文嘉支使去干活儿,渔娘倒是清闲,带着人去邓家看淼娘,淼娘如今怀孕还不满三个月。
渔娘到邓家大门口,身边的丫头还没张口,门房就亲自下台阶来迎:“哟,梅娘子来了,快里面请。”
渔娘笑着问:“你家少夫人可在家?”
“在家在家,将才少夫人才打发身边的大丫头去街上买点心吃。”
“怎的不叫人做?”渔娘提着裙摆上台阶。
门房管事哪里知道后院主子们的事,笑了笑:“恐是突然想吃一口外头新鲜的。
“我进去看看她,你当差吧,不用你送。”
门房管事停下脚步:“您慢点走。”
渔娘刚回来那日叫人给淼娘送了京城带回来的时新布料和毛皮,那日淼娘没来,是邓丁香去贺家道谢,渔娘才知道淼娘有孕了。
刚才有人通报,渔娘进去时淼娘正在廊下等她,脸蛋红红的。
“哎呀,你不会刚午睡才起吧,是我打扰你了?”渔娘快走几步。
淼娘笑着摇摇头,慢步迎过来:“不是午睡,谁午睡睡到这个时辰?”
渔娘看她脸颊上的印子,笑哼:“骗我,你去照镜子,看看你脸上的印子再说话。”
“哎,真不是。我下午午睡起来,本来跟我婆婆一块儿做针线来着,结果没绣两针我又困了,就在矮榻上歇了会儿。”
淼娘抱怨:“怀三郎的时候都没这么馋觉,肚子这个娇气得很,叫我这也吃不得那也没胃口不说,还叫我整日困顿,白天一半的工夫都睡过去的。”
“没事儿吧。”
“没事儿,丁香每天早晨去药铺之前都要给我把脉,我身子骨好得很。”
渔娘看看四周,没看到邓家的丫头小厮,她才小声说:“肚子里这个不会是个小娘子吧?”
淼娘也这样猜,她已经有儿子了,也盼着二胎能生个小棉袄。
“不用怕我婆婆听见,左右已经有三郎了,这一胎就算生个女儿也不要紧。”
淼娘怕热,她屋里门窗都开着通风,进屋倒不觉得热。
淼娘给渔娘倒茶,渔娘赶紧扶她坐下:“这点小事我自己来,你可别累着。”
“我只是困,一点都不累。”淼娘也不跟她客气,把茶壶递给她。
渔娘倒了两杯茶,端起杯子闻了闻:“泡的什么?”
“花草茶,养气凝神的好东西,适合咱们喝,我叫丁香给你准备了许多,你带去京城喝。对了,你什么时候去京城?”
“过几日吧。”
“过几日?之前不是说要在家留大半个月吗?”
“有事儿,等不及要回去。”
淼娘轻叹:“你们的事重要,我也不劝你了。以后我在南溪县,你在京城,咱们一南一北的,隔得远,你有空多给我写写信。”
“放心,我不仅给你写信,逢年过节还给你寄好吃的好玩的。”
淼娘轻笑,拍拍她手背:“我给你说件正经事。”
“什么事?”
“阮夫人可催你怀孕?”
“没有,我和文嘉成婚还不满一年呢。”
当初大嫂成婚两年才有孕,婆婆也没催过,渔娘不着急。
“那你也该怀了。我不是催你,故意讲出来叫你心里难受,只是想提醒你一句,以后你们家来往都是官宦,京城又不比咱们这里清静,你如不赶紧生孩子,把门户守紧了,我怕外头那些不长眼的给你找不痛快。”
渔娘知她好意,但是嘛,目前她对贺文嘉还是放心的。
淼娘对贺文嘉可没那么放心,这成婚还不满一年到头还热情着,谁知道三年五年之后是什么光景?
渔娘不耐烦听她说这个,就问:“张姐姐最近如何了?”
“她呀,今年忙着呢,去年冬天她家收了一批橘皮,听你的话做九制甘草陈皮,做了些出来味道还不错,去年冬天里靠卖这个挣了几两银子。”
“今年春天他们家租了后山脚下一片荒坡地,种了许多橘树,就等着把这小生意做大。”
淼娘笑着说:“张姐姐给你家我家各送了些,我家早就吃完了,你家的我就不知道了。
渔娘没听她娘说,应该也是早就吃没了。
渔娘:“我回来这几日,不是忙着跟我爹娘说话,就是出门赴宴,也没来得及去看望张姐姐,明日抽工夫去白水村瞧瞧她。”
贺家前几日待客,渔娘也叫人请了张姐姐一家,张姐姐没来,只托人送了礼来。估计她忙,渔娘就准备明日得空去她家看看。
淼娘赞同渔娘去一趟:“申家去年冬天有了新进项,今年开春后申二郎说了户人家,申二郎的新媳妇儿不是省油的灯,张姐姐虽能应付,却也不轻松。”
若张姐姐嫁的不是家中老大,淼娘都劝她分家别过了,无奈她嫁的是申家大郎,长嫂如母,下面几个弟弟妹妹不能不管。
“别说张姐姐,你呢,你过得可好?”
淼娘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我不像你能折腾,没那么多想法。自我嫁给丁香,不能说万事都顺心吧,认真想来也没甚可挑剔的,我惜福得很。”
能这般说,那就是过得很好了。
渔娘不再提这话,笑着跟娘说起京中的日子,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冬天的寒冷。
淼娘听她说起京中四月都还得穿棉袄,又是惊讶又是庆幸,还是他们南溪县好,山好水好气候好。
两人许久未见,好多话说不完,渔娘在邓家留到傍晚,见过归家的邓老大夫和邓辛夷、邓丁香两兄弟后,这才告辞归家。
渔娘惦记着张大娘子,隔日一早坐马车去白水村,半路上刚巧碰到背着孩子要进城去找她的张大娘子。
得了,也不必去城里了,渔娘叫张大娘子上车,一块儿去她夫家。
“哎呀,你难得去我家一趟,我都没割斤肉给你吃。”
“想吃什么肉?"
“猪肉呀,油水多。”
渔娘笑着道:“后头小林氏嫂子坐的那辆马车上就有肉,三斤猪肉两斤羊肉,专程带给你吃的。”
张大娘子笑着道:“又占你便宜了。”
“我不缺银子花,花钱请你吃肉我愿意。”
张大娘子笑着怪叫一声,打量渔娘:“当上官夫人就是不一样了,说话口气这么大。”
渔娘大笑,攀着她肩膀:“你也可以,指望不上你家大郎,我看还能指望指望你儿子。”
申川小朋友年方一岁半,他坐在他娘怀里眨眨眼,什么意思?
张大娘子摸摸儿子的圆脑袋:“端阳节我带着他回娘家,村学的先生看到他,也说他机灵,以后送去读书一定能读出名堂来。”
“那你们当爹娘的就要好好努力了。”
“那是自然。”
她张大娘子自小就帮家里做事,她不怕辛苦,只要付出有收获,她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梅家的马车停在申家门外,张大娘子的弟妹看到马车后跟随的护卫很凶,还有后头那辆马车上下来几个一看就不好惹的婆子,不禁有些害怕,赶紧躲到厨房去喊她婆婆。
张大娘子的婆婆看到马车有点熟悉,又不敢认,站在院子里歪头看,看到她家大儿媳抱着大孙子从马车上下来,她一拍大腿:“哎哟,大媳妇儿,你怎么坐贵人的马车回来了?”
渔娘扶着阿青的手下马车,微微一笑:“我记得您是张姐姐的婆母吧,我姓梅,两年前我来过,我是张姐姐的好姐妹。”
“呀,梅家小姐呀,听说你前些日子你家有喜事,本来我家大郎要带着我大儿媳去你家的,可惜有事耽搁了,没想到您亲自来了。哎哟,这真是......快里面请。”
看到厨房门边露出半个身影,张大娘子嘴角不经意露出个讥诮的笑。
“老夫人真是会说话,若不是听您亲口说,我还以为张姐姐不认我这个妹妹了,我叫人亲自过来请都请不动了。”
老太太尴尬地笑了笑,不接话,只请人进门坐。
说话间的工夫,申家大门口围了许多人,渔娘叫人给院子外头的小孩儿散糖,申川自然得了许多,衣装得满满当当的,小孩儿可高兴了。
申家的男人在地里干活儿,家中来了贵客,他们本是想赶回来,听说来的是梅娘子,怕冒昧,于是只叫人带话回家,叫家中妇人们好好招待,他们就不回去了。
半中午,张大娘子的小姑子背了一背篓柴火回来,渔娘看她身上的衣裳虽打补丁,干干净净的,整个人气韵却很好,一看就是勤劳聪明的小娘子,渔娘对她笑着点了点头。
小姑娘红着脸道谢:“听我大嫂说,那个甘草陈皮的方子是您给她的,多谢您肯帮我们家。”
“张姐姐是我从小认识的手帕交,帮她我自然是愿意的,你不用道谢。
渔娘来申家给张大娘子撑腰来了,她那个不是省油的灯的弟妹,都不敢大大方方走到渔娘跟前来。
渔娘在申家用了顿午饭,张大娘子从始至终脸上都带着笑。
渔娘要走时,拉着她的手道:“张姐姐,过几日我要去京城,等我到了就给你写信,你可要记得回我。”
“你放心去吧,你写信我肯定回。”
渔娘笑着点点头,转身跟她婆婆告辞。
白水村的路没怎么修过,坐马车摇摇晃晃,阿青笑着说:“您这回来了一趟,张大娘子那个弟妹吓破了胆,只怕不敢再给张大娘子不痛快。”
“嗯,希望张姐姐日子过得顺遂些。”
说话间,马车前头拐弯就是王家。
马车路过王家大门,马车没停下,王家的门房认出了梅家的马车也没多招呼一句,等人走了才去禀报主子。
陈氏听后笑着说:“没想到梅夫人跟村妇也能交朋友。”
她婆婆赵氏没说话。
王苍笑着接话:“交朋友只看合不合得来,若是只看身份交朋友,那就没意思了。”
陈氏放下手中绣框:“夫君,咱们不跟贺榜眼夫妻一块儿走吗?”
74、第 74 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