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 89 章第(2/2)页
图,才是他们侯家立足之根本。
侯慎和侯原两兄弟对视一眼,两日后他们一定会再来。
人选初步定下来,考校的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日下午,在梅家前院学的要生要死的侯家儿郎们,总算踏出梅家大门了。
就算是一直管教弟弟们的侯大郎,走出梅家后也暗暗松了口气。
年纪小的几个半大孩子几乎是小跑着出了兰草街,到了大街上,周围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叫卖声。
侯二郎大叹一声:“以前读书时别人读三四遍就能背下来的书,我要读五遍十遍。先生总训斥我,说我蠢。现在叫我说,背书嘛,管他背多少遍,勤快一点总会背下来。可数术题啊,读千遍万遍都不知道怎么解题,不用先生骂,自己先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
侯二郎走到侯慎、侯原中间,攀着两人肩膀:“你们是经过考核的,咱们兄弟中间你们最聪明,以后侯家的兴旺就看你们了。”
听到这话,侯原这会儿一点都没有即将要拜师成功的兴奋,他觉得自己以后的日子说不定会更难过。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因为他突然想到,范先生长住在梅家,拜师后他还有个正在编《数术全书》的师丈,以后还能好?
“侯原,你可别退缩!”
侯原才不认这话,故作骄傲地扬起头:“只要先生肯教我,什么我都学得会!”
“好,有志气!”
一群难兄难弟家去,虽然落选了,一个个倒是兴高采烈。
侯粱傍晚下值回家,看到他们就问:“梅夫人是不是选中了?”
“爹,梅夫人选中了侯慎和侯原。”
“只两个?”
侯二郎为他爹的话不满:“两个您还嫌少?您知不知道我们在梅家每日吃多少苦?我原本还以为我们兄弟一个都留不下来。
侯粱懒得搭理这个不孝子,直接问老大:“老大,你来说。”
侯大郎继承了侯家人谨慎仔细的性格,把这些日子在梅家学到的东西,懂的不懂的,都讲给他爹听。
侯大郎讲完了,侯原补充:“范先生教我们的许多东西,都是咱们以前没学过的。”
侯慎接话道:“我觉得范先生教我们的数术十分实用,不仅可用到堪舆中,还能用到其他许多方面。”
侯粱:“这个很正常,范家人乃是墨家传人。加上范家跟继承农家学说的许家人是世交,他教的东西必然实用。”
侯粱自从把家中子弟送到梅家之后他也没歇着,有空就去工部跟范江阔套近乎,范尚书不搭理他,他就去跟范家的其他小辈说话,熟悉了后,慢慢地也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
“梅夫人说两日后叫你们再去?”
侯慎和侯原点点头。
“知道了,拜师的礼我叫你们娘准备好,两日后咱们全家都去梅家。”
两日后正是休沐日,大家都去。
皇上一直关注着侯家之事,过一两日就会问贺文嘉如何了。今日把人选定下来,隔日贺文嘉去保和殿就把此事说给皇上听。
“只选出两个?”
“没错,只有两个适合的。”
皇帝面露不满:“侯家的人竟这般不得用?”
“也不能这么说,没选中的只是不适合修舆图,或许他们擅长做其他事也不一定。”
贺文嘉帮侯家找补了一句,皇帝依然不满,在他看来,侯家的职责就是为大晋朝修舆图。
贺文嘉悄悄打量皇上的脸色,道:“侯家子弟已经算是不错了,我夫人说先教导看看,若是教得出来,以后再叫他们多带人手把手教,朝廷定不会缺少修舆图之人。”
皇帝眉头慢慢舒展:“既然你夫人这般说了,那就先等等再看吧。”
皇帝似笑非笑地瞥贺文嘉一眼:“你夫人在舆图一道上算是自学成才。你呢,你还有你师父范江桥教你,朕吩咐你修《数术全书》如今修到哪里了?”
“回皇上,《数术全书》初拟十五册,如今已经修到第六册了。”
“什么时候能修完?”
“估摸着,后年......”
“后年?朕叫你修一本书你要修到后年?”
那可是《数术全书》,哪能这么快修好?皇上既催促,贺文嘉一咬牙:“今年年底前或是能修出来初稿。”
皇帝似是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不再言语相逼,贺文嘉听皇上缓缓道:“朕给你机会,你若抓不住,机会就是别人的。”
“你回翰林院瞧瞧,那些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几年十几年的老翰林,当年他们也是翘楚。他们当年没抓住机会,这么多年过去,如今也只是个翰林。”
“你,左士诚、王苍、蒋雪村、冯亭,都是年轻一代里有才学之人,朕都看重,也都给了你们机会,最后你们谁能出头,那就只能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皇帝甩给贺文嘉一本奏折:“你看看吧。”
奏折是淮安知府递上来的,淮安知府先是给皇上请安,后又说薛广和王苍只花了半月工夫就把淮安丈量分发田亩之事处理妥当,一点都没耽误淮安府春耕,淮安府对薛广和王苍大夸特夸,淮安知府这是给两人请功呢。
“你从小跟王苍一起长大,他有几分本事你当最清楚。你们两个也算师兄弟,以后,若是差得太远,那就叫人看笑话了。”
这时,皇帝已经提前看上笑话了,贺文嘉却不恼。不管皇上如何激他,修书之事也急不得。
再说王苍,贺文嘉也知道,江苏之事皇上为何要点王苍为薛广副手。
去江苏这个机会是皇上给的,也是王苍和陈家人谋划得来的,他应得的!
皇帝见贺文嘉竟一点都没被他挑拨,顿觉没意思,叫他滚去干活。
贺文嘉在皇上跟前装孙子,过了一日,休沐,他高坐堂前受他夫人的徒弟跪拜,他年纪轻轻也是当师丈的人了。
自从渔娘江湖浪人的名号被叫破,京城里跟江湖浪人的各种风言风语就没少过,虽然外头人不敢说到本尊面前来,渔娘也是心里有数的。所以这次收徒办得很低调,只有林家、范家两家出席见证。
慧敏郡主和任二娘子本来也想来,渔娘都给拒了。
渔娘和贺文嘉两人运气好,从小都得名师教导,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收了徒弟,那就要好好教。
侯慎和侯原两人住进了梅家前院,每日受先生师丈教导。
渔娘白天教他们修舆图,傍晚贺文嘉下值回来若是有空,就指点指点他们四书五经。
有时候贺文嘉不得闲,教他们考科举这活儿渔娘也顺便给教了。
侯慎和侯原堂兄弟两人顿时感觉自己又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可就算再难学,再累,那也要撑着。
离了他们先生,他们上哪儿去找什么都懂的先生教他们呀!
等到休息日时,侯原逃也似的跑回自己家,进门就跟堂兄弟们嚷嚷:“我先生太厉害了,我打赌《青云志》里张青云写的文章肯定全部出自我先生之手。”
“真的?”侯二郎不信。
落后几步进门的侯慎沉重地点点头:“先生的策论挥手就来,写得极好,范先生都挑不出错来。”
侯家长辈大喜过望,天大的好事呀!
这下不用担心侯慎考不上进士了!
“送一份拜师礼,得两份教导,我侯家要兴旺发达了!”
全家人都欢欢喜喜,只有侯侯原两兄弟发愁。
哎,先生太厉害了,叫他们当弟子的怎么活呀!
不管怎么活,日子一天天地熬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月底了。
薛广和王苍的差事办得好,不枉费皇帝退了一步。这几日陆续收到江苏送来的折子,肉眼可见的皇帝心情十分愉悦。
于是,京城里各家爱热闹的纨绔们也开开心心出门了。
天气初暖,走马观花,宴客会友,热闹得厉害。
这日,慧敏郡主亲自上来给娘送地契:“你要的温泉庄子,我叫管家给你挑了个还算好的。”
渔娘大喜:“这次真是多谢!”
“哈哈哈,咱们姐妹间道谢就不必了。今年天气暖和得快,你最近赶紧收拾收拾行装,咱们准备去草原了。”
“我要带上我的两个弟子去,可行?”
“去呗,反正咱们一行人不少,多两个人也不算多。”慧敏郡主也会带家里的几个小辈一块儿去草原上跑马。
得知要跟师父出门了,侯原笑到肩膀颤抖,太好了,总算可以离开这该死的书房了。
他要跟先生出去玩了!
侯慎觉得没那么简单的事,先生看着好说话,实际上管他们的功课管得严。
不过,能出门长见识,也是件快乐事,侯慎也很期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