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辽策  复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辽策第(1/2)页
::
    辽东前线。
    “混账!”
    “一个个都怎么打仗的?”
    “老子让你们吸引敌军出来。
    这是诱敌,诱敌!
    不是让你们去攻城!
    连续多日的进攻受阻,呼格吉勒单于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气。
    偏偏小弟们还不省心,明明他的命令是诱敌,结果还是有人真跑去攻城。
    没有任何意外,除了留下几百具尸体外,战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单于,虞人是属乌龟的。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他们就没有主动出击过一次。
    根据搜集的情报,虞皇任命的辽东督师鲍志勇,就是一名防守型将领。
    此前曾多次挡住鬼方和瓦剌的入侵,想要诱使他们出来决战,怕是不容易。”
    额尔德忐忑的劝说道。
    相比大虞朝,他们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
    此前的几次胜利,都是野战中取得的。
    全民皆兵的鞑靼族,主要以骑兵为主,步军编制仅有收编的大虞降卒。
    这个群体规模还小,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两万人,主要充当辅兵用。
    想要用这点儿步卒,攻克敌人重兵把守的坚城,明显是没有希望。
    “不容易也要干!
    如果容易的话,还要你们干什么?
    虞朝皇帝正在筹谋反攻,如果不先出手把他们打痛,后面就永无宁日了。
    以大虞的人力财力物力,可以轻松武装起数十万精锐骑兵。
    到时候就算是草原上的所有部落,全部联合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呼格吉勒怒斥道。
    被大虞视为生死大敌的北虏单于,居然是一名恐虞症患者,传了出去估摸着会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不过在场众人,却没有表示异议。
    单从纸面数据来看,大虞朝就是一个妥妥的庞然大物。
    国内人口上万万,名义上拥兵两百多万,占据着这个时代最肥沃的土地,拥有当代最先进的武器。
    无论怎么看,大虞都有按死一众草原民族的实力。
    即便是前面多次对虞作战胜利,大家的畏惧之心依旧存在。
    鞑靼一族的战略计划,也不是覆灭大虞。
    哪怕最乐观的人,此时也只想着把虞人赶出辽东。
    然后签订一份和平协议,成为大虞众多属国中的一员。
    “大单于,大虞军队既然不肯出来,那么我们就逼他们出来。
    广宁卫既然不好打,那么我们就先去打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
    虞朝人最擅长内斗,如果鲍志勇敢见死不救,我们就释放谣言。
    到时候虞朝那帮御史,必定会弹劾鲍志勇。
    或许不需要我们动手,虞朝那帮大臣就会出手,帮我们干掉这个绊脚石!”
    一旁的尼赤勒格开口提议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嘲讽大虞朝擅长内斗,其实鞑靼一族也不差多少。
    只不过他们的基本盘小,还有大虞那个共同敌人在侧,局势不允许他们内斗。
    光这次攻打大虞,鞑靼一族内部就分成三派。
    一派坚决反对进攻大虞,主张先征讨高句丽,夺取三韩之地。
    一派主张撕破广宁防线,寻求和大虞边军主力决战,逼虞皇承认他们的地位。
    还有一派主张以辽河为界,先攻克盖州、复州、金州三卫,拿下辽河以北的土地。
    在此前的高层会议中,以大单于呼格吉勒为首的决战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随着进攻的受阻,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大家对撕破广宁防线的信心,越来越没有底气,许多人都变得保守了起来。
    作为大单于的长兄,尼赤勒格在鞑靼一族中,拥有仅次于单于的地位。
    此时提出的建议,就是代表着鞑靼一族中保守派的立场。
    相比坚固的广宁防线,孤悬在外的盖州、复州、金州三卫,看起来明显要好欺负的多。
    能够逼迫敌人出来决战最好,就算敌人不中计,他们也可以巩固后方。
    扫视了众人一眼,从大家躲闪的目光之中,呼格吉勒已经获知了答案。
    在广宁防线上撞了一个包之后,此时大家的头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铁了,一个个都不想啃这根硬骨头。
    “好留下一个万户,继续盯着广宁的虞军,其余人转战三卫!”
    呼格吉勒心情不爽的下令道。
    这年头老大不好当,尤其是在弱肉强食的鞑靼一族当老大。
    下面的小弟,一个个都是大权在握。
    几个兄弟也不安分,就等着他犯错,好逆袭上位。
    内心深处他已经下定决心,等打赢了这场仗,就好好整肃一番内务。
    广宁城。
    “报!”
    “启禀督师,虏军分出一路人马,向盖州方向而去!”
    收到这个消息,鲍志勇微微点头。
    北虏的行动,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作为一名防守型统帅,目睹了广宁防线的坚固之后,他就知道北虏不会在这里死磕。
    对北虏来说,除了广宁防线是他们身上的枷锁外,沿海三卫也是一个重大威胁。
    只要三地在朝廷手中,大虞就可以随时出兵,袭扰他们的后方。
    不拔掉这颗钉子,北虏永远无法放心南下。
    为了加强三卫的防御,鲍志勇早早上书朝廷,派水师为三卫运送战略物资。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从海上增兵三地。
    “传令下去,各部严守城池,别管北虏的行动。”
    鲍志勇淡定的下令道。
    作为辽东督师,他不怕北虏攻城,就怕北虏什么也不干。
    以沿海三卫城池的坚固,北虏想要攻破,势必要付出惨烈代价。
    即便是丢了三地,朝廷依旧可以从海上收复失地。
    北虏没有水师,想要保障后方安全,势必要分兵进行驻守。
    削弱敌人的兵力,拉长敌人的战线,在消耗中拖死北虏。
    就是他的平辽策,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的时间长了一点,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犹豫了再三,鲍志勇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压下了准备已久的《平辽策》。
    倘若天元帝的身体不出问题,这就是最好的平辽策。
    正面战场稳扎稳打,分兵从海上不断袭扰敌军后方,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
    拖上三五之后,北虏就会成为历史。
    靠水磨工夫赢得的胜利,虽然无法取得显赫的战绩,但也不会遭遇大败。
    “督师放心,沿海三卫丢不了。
    现在这个季节,渤海湾又不会冰封。
    海路掌握在朝廷手中,如果他们坚持不住,直接从海上增兵便是。
    长时间作战,对北虏的后勤,也是一种考验。
    最多耗上一年半载,他们就会退兵。”
    见鲍督师心情不好,一旁的辽东总兵曹开维开口安慰道。
    对这位新任的辽东督师,辽东将门还是很拥戴的。
    原因就两条,这位既不会克扣大家的军饷,又不会逼着大家出去和北虏拼命。
    上一任辽东总兵,就在和北虏的决战中丧命,无数辽东子弟血洒疆场。
    虽然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但出城和北虏拼命,那是真的要拿命去拼。
    “这些事情,本督自然知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辽策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