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六章、外包  复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外包第(2/2)页
要知道大虞朝每年的税粮总量,全部加起来也就三千万石。
    受战争的影响,今年朝廷能够征收到的粮税,最少下降三分之一。
    看似朝廷手中的粮食依旧不少,可朝廷要养的不光是广西。
    文武百官的禄米,九边重镇的军粮,还有陷入战争的多个省份,都需要朝廷支持。
    “巡抚大人,我可没有和你开玩笑。
    估算的粮食缺口,并不包括军粮。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去扮作商旅,深入民间走一走。
    白莲教反贼在撤离前,查封了城中所有的粮店、仓库。
    能够带走的粮食都带走了,带不走的也被一把火烧了。
    现在收复的镇安、浔州等地,全部都是一个烂摊子。
    你别奢望拿军粮填坑,就算士卒们不吃不喝,也养不起这么多张嘴。
    如果找不到解决之法,本将只能从这些地方撤军,把事情如实奏报给朝廷!”
    李牧冷漠的说道。
    不是他咄咄逼人,主要是地方上的百姓等不起。
    叛军的手笔太过歹毒,光靠民众自己的存粮,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一些没有存粮的城中居民,此时已经在等米下锅。
    为了稳定局势,他一面展开以工代赈进行战后重建,一面拿出缴获的粮食让粮店重新开业。
    不过这只能解燃眉之急,广西缺粮的大趋势,依旧没有改变。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撑不到年底,广西的局势就会崩溃。
    “李指挥使,本抚只能尽力而为。
    只是本抚被贬入广西,在朝中本就不受待见。
    想要说服皇上和内阁,划拨这么多的粮食,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此事还需要大家的帮助,方能渡过难关。”
    张思翰无奈的说道。
    事实证明,被贬的官员,就没一个能拿到好差事。
    哪怕事先知道广西巡抚不好当,他也没想到会这么棘手。
    叛军这次撤退的仓促,只是动了城中的存粮,就制造了一个大麻烦。
    如果敌人时间更充足一些,连乡下的粮食一并给征收走,局势还会更加糟糕。
    “我会给叔父、岳父写信,请他们帮忙运作。
    不过钱粮是文官在执掌,想要朝廷紧急调粮过来,光他们的支持还不够。”
    李牧坦言道。
    现在各地都在向朝廷索要钱粮,偏偏大虞财政又不富裕。
    手心手背都是肉,各地都很重要,高层同样很难。
    “徐阁老那边,下官负责去说。
    我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不错,获得他的支持应该不难。
    不过一百五十万石的缺口太大,阁老那边能够额外支援我们五十万石,就算不错了。
    除了向朝廷想办法外,巡抚大人你应该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商贾们向广西运粮。”
    贾博神色凝重的说道。
    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次他没有落井下石。
    不过给出办法,却让张思翰格外头疼。
    鼓励商贾向广西运粮,说起来简单,问题是现在的广西商界就剩下小猫小狗两三只。
    千儿八百石的缺口,这些人能够解决。
    数十万石的缺口,指望他们来解决,纯粹是在为难人。
    最主要的是张思翰手中没钱!
    现在能给出的条件,全部都是画大饼。
    常年在中央为官,他各地粮食之间缺少联系,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
    “多谢两位的支持!
    本抚这就发布诏令,只要在年内向广西运送粮食过万石,一律发放行商许可。
    往后在广西境内行商,全部给予照顾!”
    见张思翰画出的大饼,李牧有些哭笑不得。
    如此粗糙的许诺,商人能买账才怪。
    现在的情况,可不仅仅是把粮食运输过来,还要保证低价出售。
    单纯从经济上算这笔账,人家做这笔生意,完全就是亏损的。
    “巡抚大人,商贾最是逐利,你的许诺诱惑力不够。
    与其直接发布告示,不如直接派人联系东南地区的大商,私底下许诺他们一个人情。
    不需要付出太多,一家运送一船粮食过来,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如果巡抚大人,肯将官营的矿山外包出来,本将可以说服南直隶的商贾,解决五十万石的缺口。”
    李牧试探性的说道。
    大虞官营的企业,盈利能力都是一塌糊涂。
    如果不是亲自查看了账目,谁也不敢相信暴利的南宁银矿,每年为朝廷贡献的利润仅有三千多两。
    整个广西地区大大小小数十家银矿加起来,贡献的总利润不足一万两。
    暴利的银矿尚且如此,其他矿产贡献的利润,就更少了。
    没有出现亏损,还是天元帝时期整顿的结果。
    与其肥了那些官僚,不如自己外包出来,朝廷还能节省监管成本。
    不过这么干的话,压力就到了张思翰身上。
    遭到御史的弹劾,只是时间问题。
    “李指挥使,劳烦你居中运作一下。
    本抚可以把广西的矿产拿出来外包,但是租金必须用粮食支付。
    不过既然是外包,那就不能让朝廷吃亏。
    巅峰时期,广西地区的矿产总利润是三万余两,我们就按三万两计算。
    加上税款和各种摊派,就算五万两好了。
    本官记得江南的米价,以往一直都在五钱/石上下波动,粗粮价格能够便宜一半,糟糠就更便宜了。
    考虑到现在粮价高,以及增加的运输成本。
    按照三成粗粮、七成糟糠的搭配,每年给本抚三十万石充当租金。
    只需要在年内,运送九十万石粮过来,本抚就做主将这些矿产承包给他们三年。
    并且保证在这期间,衙门不会出现任何税收摊派!”
    张思翰狠了狠心说道。
    朝廷划拨钱粮的不够,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至于这么干,触犯了户部和税监的利益,他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李指挥使,广西情况特殊,能够买的起粮食的是少数。
    全部用好米进行救济,多少粮食都不够填这个坑。
    搭配上糟糠之后,原本救济一个人粮食,就能够救活……”
    “巡抚大人,不必多言。
    治理地方,你比我有经验,就按你的意思办。
    为了广西的百姓,本将定会全力促成此事!”
    不等张思翰解释完,李牧直接打断道。
    本以为把粮食换成糟糠赈济灾民,是那位和大人的首创,现在看来分明是早有先例。
    不过想想也正常,朝廷拨付的钱粮不够,又不能让灾民大量饿死。
    采取非常手段,也是迫不得已。
    张思翰的做法,也算是光明磊落,最起码没在这种时候捞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