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一步一步逆袭第(1/2)页
2月份。
凛冬渐逝,大地初暖。
对于这张展翅高飞的专辑,张晓东起初是充满信心的。
告别演唱会的成功让宋唐乐队人气暴涨,作为正式站上舞台中央的主角之一,他本以为即便与公司存在矛盾、舆论环境不佳,在自己发行专辑时至少还能得到圈内人脉的,总会有忠实粉丝为自己买单……
至少……
一天卖个1000张专辑并不是问题。
甚至,亦曾想过,在双王争霸的时代,崭露头角,杀出血路。
但……
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早已散尽,曾经交好的媒体对他的新专辑漠不关心,而演唱会上攒下的人气,终究属于窦文涛和宋唐乐队……
在乐迷眼中,他不过是个偶尔亮眼的吉他手。
这个圈子向来如此现实。
离开乐队的歌手,即便单飞成功,背后多半有公司在推波助澜。
而他们……
没有大公司撑腰,没有专业团队,更无媒体造势,只能抱着专辑走街串巷叫卖,想着靠着专辑的质量,一步步成功……
这法子笨拙得像在沙漠里徒手挖井,耗时耗力……
这,毕竟不是网络时代……
……
其实,作为卖盗版出身的沈力威倒是提议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问题的建议。
那就是,改一改专辑封面,将专辑封面改成上本身没穿衣服的日本女孩,或者干脆名字也改掉,展翅高飞换成朝你大胯展翅高飞……
里面的专辑内容不变,估摸着销量能起飞……
而且,这种法子很多地方在用,云南那块地方,这类专辑多得是,销量还挺猛。
但张晓东听完以后,脸色铁青。
若非最后一丝理智约束,他几乎要草起鞋底抽烂沈力威这张猥琐的的脸。
不过,在沈力威灰溜溜地离开以后……
夜深人静时,张晓东心中泛起一阵失落与迷茫。
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孤独感。
他拎着一瓶酒和一碟小菜,默默敲开了苏杨的房门。
在这个团队里,张晓东总感觉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似乎只能和苏杨能聊点话,也似乎唯有苏杨能懂他。
那场演唱会过后,他始终认为苏杨内心怀揣着纯粹而炽热的音乐梦想。
而最近相处中,他渐渐发现苏杨并非空谈理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用行动接近目标。
与窦文涛那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家气质不同,苏杨身上透着质朴的实干精神,始终坚信音乐最终要靠作品实力说话……
至少,在张晓东眼中苏杨就是这么一个人……
而他,也践行着自己的猜测。
自专辑发布之日起,苏杨就和他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地沿街叫卖,吃过的苦头丝毫不比任何人少。
而且,苏杨仿佛一直都很平静……
这种平静很能感染人。
每当张晓东躁动不安时,只要和苏杨聊上几句,那颗躁动的心便会渐渐平静下来……
……
苏杨总是沉默地听着,目光总会静静地看着他,时不时地点点头。
偶尔也会给张晓东倒酒,在张晓东喝酒的时候,说一些不太相干的内容。
他说起老家村口的歪脖子树……
年年遭雷劈,却总能在开春抽新芽。
“人活一世,跟野草没啥两样。”
苏杨慢吞吞地斟着廉价白酒,目光看向窗外,似乎有些感慨:“我爹刨了一辈子地,临了坟头还没猪圈大。”
“我以前一个师傅……”
“常常说,手艺人靠力气换饭,不丢人''。”
“我们以前学水电的时候,也是这样,都是在慢慢熬,刚开始工钱很低,就十几块,都吃不饱饭……”
“大家嫌你太年轻,又欺负你太年轻……”
“但熬了久了,才慢慢上来了……”
“我们也经常会割麦子,你看那田里的稻子,风来了就低头,风过了又挺直,最后沉甸甸的才是好穗头。”
“其实,一些行当也许就是这样,譬如水电行当,一些师傅水平很好,但离了装修公司,重新闯荡单独接活,或者自己开装修公司的时候,除了老客缘意外,生意往往不会那么好……”
“……”
灯光下,苏杨似乎总有许多故事可以分享。
这些故事或质朴动人,或跌宕起伏,仿佛浓缩了世间百态。
明明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但不知为何,当张晓东坐在他面前时,总觉得他像个同龄人,甚至比自己还要成熟稳重。
每次聊完天,听完这些故事,张晓东郁结的心情总会莫名好转许多......
然后,他渐渐接受了,一切从头开始的命运……
……………………
要在“双王争霸”时期,拿到销量是很难的事情。
纵然是盗版……
沈力威带着张晓东的专辑走街串巷,从最开始的5块钱到4块钱,最后到3块钱……
愣是卖不出多少张。
相比之下,两位天王的盗版磁带销售异常火爆,几乎是来多少卖多少。
市场的狂热如飓风般席卷全国,势不可挡。
截至2月2日,专辑发售已进入第三天。
前两天的销售数据惨淡得可怜,总共只卖出几十张,市场反应平平,既无人讨论,也未见任何水花。
虽然部分听众反馈还算正面,但整体反响也就那样……
不温不火,毫无波澜。
第四十八章 一步一步逆袭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