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一章 历史:飞啊飞啊飞(下)(九千字章節!)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一章 历史:飞啊飞啊飞(下)(九千字章節!)第(2/2)页
向旋转无穷小角后变成矢量x'。
    而波函数Ψx,t变成expisΨx,tΨ'x',t,并且Ψx,tΨ'x',t。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旋角动量s0,这说明克莱因戈登场方程描述的场粒子自旋为零。
    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换而言之
    玻色子确实如同徐云所说的那样,可以分成标量玻色子和矢量玻色子。
    “”
    过了片刻。
    赵忠尧胸口微微起伏了两下,整个人深吸一口气,平复好心绪后继续看向了王淦昌手中的第三方报告。
    如果考虑到矢量玻色子的影响
    那颗强子的末态位异常就不难解释了:
    强子也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粒子,内部存在一种矢量规范玻色子的结构完全称得上合理这也是朱洪元他们归纳的元强子的一种嘛。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解释甚至有点索然无味
    不过赵忠尧却没有因为这个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感到无趣,此时他的好奇心反倒出奇的有些旺盛:
    “小韩,你说的标量玻色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上头提及过。
    赵忠尧在徐云引导下计算出来的解析解有两个,分别对应矢量玻色子和标量玻色子。
    其中矢量玻色子虽然有些出乎赵忠尧现有的认知,但它本身却属于得知真相后可以理解的范畴。
    毕竟量子场论中有个概念叫做规范对称性,也就是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的典型代表就是光子,也就是最少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是成立的。
    如今规范玻色子拓展到弱力或者强力,趋势上还算正常。
    好比你平时追一本网络小说,原本那个作者玩的都是实时的梗,发生事件不是今天就是昨天,大家都在调侃紧跟时事没有存稿。
    结果某次突然发现作者玩的梗没时效性了,发生的时间超过了三天,那么读者自然就会怀疑这个作者有了三天以上的存稿。
    而规范玻色子呢,就相当于作者承认自己手上有七天的稿子。
    这个时间跨度比三天要多,但趋势性上倒也不难接受。
    但标量玻色子就有些超乎读者们的逻辑接受范围了它就相当于作者说自己手上有二十万存稿,读者不吐槽电信诈骗都算是够意思了
    眼下的赵忠尧就属于这么个情况,他是真想不出一个每天四千字的作者是怎么有二十万稿子的
    不过他对面的徐云表情却很平静,在决定踹出这一jio后他便没怎么迟疑了:
    “赵主任,不知道您对玻色子的认知是怎么样的”
    “我对玻色子的认知”
    听到徐云的反问,赵忠尧先是微微一怔,旋即便答道:
    “当然是传递力的粒子了,类似于两个人扔皮球,规范玻色子就是那个皮球。”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评价赵忠尧这番话的对与否,而是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赵主任,您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呢”
    赵忠尧看了他一眼:
    “什么问题”
    徐云竖起了一根手指:
    “力的传递有媒介也就皮球,那么丢皮球的人的质量又是从哪里来的”
    “质量”
    赵忠尧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数秒钟后,整个人瞳孔顿时狠狠一缩
    质量。
    这是粒子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属性。
    在宏观世界里,所有的宏观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相对于原子核的质量,电子的质量  0511v可以是忽略不计的。
    所对于宏观物质而言,它们的质量可以认为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但微观领域却不一样。
    例如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之内又有“元强子”,这些微粒之间力的传递已经有了相关描述,但质量的赋予机制却依旧空白一片。
    而质量又不可能凭空出现,因此这种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理论探讨区间。
    不过遗憾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从未有人能够拿出一套合理的解释。
    但眼下看来
    徐云引导赵忠尧推导出的这种标量玻色子,莫非就具备这种可能性
    随后徐云想了想,双手手掌在面前比划了一块区域,说道:
    “赵主任,您应该知道,在相对论量子理论中,因为能量极高,所以粒子的产生和湮灭可认为是必然现象。”
    “这个现象导致了系统粒子数不守恒,因此引入了有无穷多自由度的场作为量子化的起点。”
    “当时考虑一种满足相对论协变性的复标量场,于是便要求场的拉氏量尽可能简单,也就是说复标量场乘以因子exp后其拉氏量不变。”
    “然后仿照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思想,把拉氏量中的导数写成协变导数,就得到了新拉氏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必然引入一个矢量场。”
    “这个矢量场在相应的规范限制下,最简单的模型就是电磁场。”
    这一次,赵忠尧身边的陆光达先一步点了点头。
    徐云的这番话他并不算陌生,当初他的好友杨振宁就是基于这个思路得到的杨米尔斯场。
    不过这个时代的杨米尔斯场和电磁场一样没有质量,不能描述短程相互作用。
    接着徐云扫了眼陆光达,继续说道:
    “众所周知,杨米尔斯场存在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这个模型不存在质量所以杨老咳咳,杨振宁先生当初获得诺奖的成就并非杨米尔斯场,而是宇称不守恒。”
    “但另一方面,如果引入某个全新的思路杨米尔斯场却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完美的理论与数学基地。”
    徐云话音刚落。
    陆光达便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迫不及待的问道:
    “什么思路”
    徐云沉默了几秒钟:
    “考虑简并真空。”
    注:
    明天开始加更,一直加到月底,平均每天要8374字,算起起来8400好说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