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思子第(1/2)页
赵成浚在夷陵称帝,建元“绍武”。“昭告天下”红莲为大晋国教,天下正统。
封方虬为国师,总百揆。
封方蛟左元帅,薛巨鳞右元帅,刘台卿为右军大都督,方虹为左军大都督,张侠为后军大都督,舅父汪汀山为水军大都督。
以顾乡林和庞知古为左右丞相,钱络为军师,尚书令。
亲信王炀为武卫大将军,中护军统摄禁卫。
并册立方虬之女方氏为皇后,统摄十个宫女都没有的六宫
傅津川刚看完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震惊。第二个想法是觉得有些荒谬。居然敢称帝随后是觉得有些好笑这听起来像是前齐的官制。
不过仔细一想,就意识到事情虽然看似好笑,但并不简单可以一笑了之。
这看起来就像是草台班子一般的叛军所谓“朝廷”,是两支叛军合二为一了。
薛巨鳞、顾乡林等人都不是庸才,如今穷途末路。与朝廷心腹大患的红莲道合流,好像不能等闲视之啊
赵元檀并没有气急败坏,只是皱着眉头,让人传阅消息之后,也没有跟众人讨论对策的意思,随后让一众人等都退了下去。
傅家兄弟一路并肩而行,出了行宫没几步就是住所,所以两人也没用车马,就一路走着。
前后是几十名护卫,还有侍从打着华盖大伞。
“这江南刚刚安定,川楚的声势却是越闹越大,不让人安生啊。”
回到家之后,两人来到堂中坐下,傅淮川这才感叹道。
“红莲和吴逆余孽居然勾结到一起了,赵成浚也是胆大包天,还敢称帝,真是始料未及啊”
傅津川也感叹了一句。
他是目前唯一先后统兵分别击败过红莲和吴逆两方叛军的朝廷大将,自然是对两方势力的一些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红莲军几乎不想一支军队,但拉队伍的速度极快。善于蛊惑人心。
而吴逆一方许多将领之前都是朝廷军将,还有些老兵士卒,想要重新组建一支军队只要有人就行。
两方合流之后,可以预见的是,红莲军的组织性和战斗力会有不小的提高。
朝廷想要平叛,将要付出的时间,以及人力和物力也会极大的增加。
“上京的消息比起江南还要灵通,这时候陛下应该已经知道了,现在江南事了,太子殿下估计要去关中坐镇,统一调度各地军兵,合力剿灭红莲叛军。”
傅津川则问道:“这次可会让我出战”
傅淮川摇摇了头道:“现在看还不会,最多会诏你回上京城奏对,除非武康侯程锦堂久战无功,倒是只能让你统率大军作战了,不过这未必是好事。”
目前红莲军在先后尝试攻打荆州和襄州两座重镇失败之后,立即向西转进,纵横巴山楚水,已经攻下多处城池。
但却从不跟朝廷主力大军正面交锋,都是专挑各州县的团练兵进行攻击。
职权有限的程锦堂虽然手握数万精锐,但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叛军主力进行决战,整天都在兜圈子绕弯子。
根本连打仗的机会都没有。何谈打胜
看着这边连战连捷,远在川楚的程锦堂心里也是极为窝火。
而事情也跟傅淮川估计的差别不大,几日之后,上京的就有旨意到了江南。
宣太子殿下回京。
而齐王等人也写好了请战的表章,送往上京,这自然也包括傅津川。
毕竟用不用是朝廷的事,但作为一方重臣,此刻必须有为君父分忧的态度。
赵元檀一行人没有耽搁,在接到旨意之后直接就乘船开始北返。
傅津川在扬州下了船,跟太子和长兄等一群人挥别。
他是扬州大都督,可以听令跟太子一起去往江南,但此刻没有上命,却断然不能离开辖区的。
上京城,这几日大明宫里堆满了各级将领请战的奏表。
众侯爵伯爵,三衙殿帅,各地节度使和大都督,各地亲王郡王都有请战的奏表送上,不过是有的已经到了,有的还在路上。
这个态度,让道君皇帝很是满意。
大晋朝立国百年,宗室王爷谋逆者有之,边地将领拥兵自重者有之,蛊惑人心扇动作乱者有之。
悍然称帝者,这还是第一例。
吴逆造反也只敢说朝中有奸佞之徒,蛊惑君上,故而起兵“清君侧”。
但赵成浚这种身为宗室,直接说皇帝昏庸无道,自己取而代之称帝,并且公然勾结红莲逆党,这就是自绝于天下了。
甚至赵令渊刚接到密报的时候,觉得有些可笑。
吴王攻下五京之一的东京建邺,连行宫都没敢去住。
第二百一十四章思子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