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  大唐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第(1/2)页
一旦社会进入到安定状态,再配合以积极的政策支持,华夏大地的发展总是非常快的。

    上海县这边的情况就是最明显的。

    当初刘仁轨跟上官仪过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穷二白的渔村。

    百姓们过着衣不果腹的穷苦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但是现在再次来到上海县码头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场景。

    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此时此刻的上海县码头,那是一点也不过分。

    “刘县令,目前上海县码头二期的工程马上就要竣工了,之后船只进出码头,再也不用等待了。”

    上官仪很是庆幸自己跟着刘仁轨来到了上海县。

    伴随着这里的快速发展,他们的前途肯定也是一片光明的。

    “二期工程虽然快要完工了,但是还不够,三号码头、四号码头都还需要继续规划修建。

    按照陛下的规划,上海县将会是成为大唐华东地区最大的码头所在地。

    从剑南道开始,一路上各地的货物都可以顺着长江来到上海县,然后通过码头散播到大唐各地。

    甚至是通过海商散播到世界各地。

    同样的,海外各地的商品,也可以通过上海码头散播到大唐各地。”

    刘仁轨显然对上海码头寄托了非常高的期待。

    “如果码头还要不断的扩建的话,那么码头附近的建筑,也需要好好的规划一下,要不然就会显得很是散乱。”

    上官仪肯定不会去跟刘仁轨争执未来发展方案的事情。

    只是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会在旁边提点一下。

    “这方面,陛下早就已经有了安排了。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一下上海码头的事情。

    沿着这一条码头及海岸线,可以修建一些列的客栈、商铺、住宅楼。

    渭水新城那边的新式建筑风格,可以在上海这里继续推广。

    甚至考虑到上海这里会有很多海外的商家,到时候的风格可以结合一下西洋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甚至是极西之地的一些建筑风格。

    这些房屋,要尽可能的考虑可以长时间的居住。”

    一般的木屋子,住个几十年要是不大规模的维修一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住了。

    哪怕是一般的砖木结构,顶多也就是多住一个几十年。

    只有巨石和特制的青砖等材料为主的建筑,才有可能维持一个几百年还能正常使用。

    对于上海码头四周的一些房屋,李承宗显然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特殊期待。

    所以这部分的建筑,需要考虑的东西跟其他地方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这样子的话,这些建筑的修建时间就会比较长一些了,并且修建的成本也会高一些。”

    “上海码头附近的土地都不便宜,能够在这里买地的人家,家境都不会差。

    大概率还是各个地方的世家勋贵以及一部分的豪族商家,对于他们来说,修建房屋的这点钱财,是不缺的。

    毕竟这里修建的房屋,不像是一般的江南水乡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广。

    顶多只是几亩地的房屋,哪怕是修建成三四楼,并且使用上好的材料,大家也是可以承受的。”

    刘仁轨显然也是杜上海县将来要面对的各种情况,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并安排人员做了一些事前的确认的。

    作为大唐未来潜力最大的一座城池,上海县要么不修建,要建就要建的非同一般。

    到目前为止,上海县还没有修建城墙。

    就是因为还不确定城墙需要怎么修建才是最适合上海发展的。

    修建的小了,很快就会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但是修建的太大的话,花费又会比较大,并且修建的时间也会非常的长。

    “在码头附近的商品交易中心,今年应该可以修建完成,我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大唐报上好好的打一波广告,让大唐的商家都知道上海县这里有这么一个货物集散的好地方。

    如今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朝廷也废除了对商人的许多限制。

    愿意经商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但是到底从什么地方来获取货源,要把货物运输到什么地方才能挣钱,许多人都是不大了解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直接告诉大家,来上海县进货,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这么一来,大量的商家来到上海县,不仅可以给上海县带来人力和资金,还能有利的促进住宿、餐饮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可以让我们本地出产的各种商品,以及各地商家运输到上海县的商品,能够快速的销售到天下各地。

    这么一来,各地的商家就会进一步的更加愿意来到上海县做生意。

    长此以往,上海县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商业之地。”

    上官仪对上海县的前途也是非常期待的。

    按照他内心的推测,上海县将来迟早是会变为上海州,甚至是上海道的。

    而伴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这里的官员的级别也是在不断地提高。

    这对于上官仪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

    “商品交易中心的影响力有那么大”

    虽然商品交易中心也是按照规划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但是刘仁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视。

    在他看来,这里只是一个商品的集散地而已。

    但是现在听上官仪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可能低估了商品交易中心的魅力和影响力。

    “刘县令,你想啊,对于商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买到低价的东西,然后找到地方高价进行售卖。

    这商品交易中心,其实就已经给大家提供了这样子的一个机会。

    大量的商家集结在商品交易中心,商家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货源。

    并且因为这里主要经营的是批发的业务,价格比自己在外面零散的购买,一般是有优势的。

    而对于卖东西的商家来说,他们开出来的价格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虽然这个商品在交易中心售卖的价格肯定要比一些地方的零售价格要低。

    但是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可以卖出去,并且还是大批量的卖出去,很多商人应该也是非常开心的。

    这么一来,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能从商品交易中心里头获得好处,这商品交易中心自然就能获得商家的青睐。

    如此循环发展下去,估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商品交易中心就需要扩大规模了。”

    上官仪这么一解释,刘仁轨倒是很快就理解了。

    毕竟他跟着李承宗,对于商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的。

    只不过之前没有重视,忽略了商品交易中心。

    “如果这样子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以依托于商品交易中心,开设一个报社,专门刊登跟商业相关的信息。

    比如丝绸在上海这边的卖价如何,鲸油蜡烛、鲸鱼肉干这些东西在商品交易中心里头的卖价如何。

    上海码头有哪些海外的商家过来做生意了,又有哪些商家的船队出海了。

    这些跟商业相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的话,商人们应该还是很感兴趣的。”

    自从有了大唐报之后,各地就陆陆续续的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报纸。

    不过到现在为止,还真是没有一份全国性的商业报纸。

    刘仁轨既然想要把上海县打造成大唐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准备显然也就非常的有必要了。

    “好主意啊属下正好也想着要搞一份这样子


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