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怪兽片解构第(1/2)页
这篇影评从三个维度解构刘导的怪兽系列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影片中的怪兽以及影片中人与怪兽的平衡。
首先说人物,因为看过刘导电影的人都知道,刘导的怪兽片主要着重点在人,和金刚、哥斯拉啥的怪兽电影不同。
比如饕餮,里边的怪兽直接是一个意象,三生猫的妖猫几乎全程都是以人的姿态出现的,再到现在的食铁兽,虽说怪兽的戏份越来越具象,但是最终的落点还是在蚩尤和黄帝身上。
这两位远古时期的大帝之争,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双雄争霸。下面细说双雄争霸该如何调配
首先说类似关公战秦琼的电影往往没啥可剧透的,因为结果无非三种:
a关公赢。
b秦琼赢。
c平手,然后联手打另一个。
一般电影的结局是填空题,答案任凭想象;这种电影则是选择题,abcd已然摆在题面上了,这就给编剧很大的限制,叫人很难写出具有开放性的结尾。
处理这类题材时,早期的编剧都习惯于安排两人打得天昏地暗,相互吹捧,最后五五开结局。如海贼王大战赛亚人、闪电侠大战绿箭侠等。
但长此以往,这种两边不得罪的处理方式就会显得编剧在逃避。
“a和b掉到水里你救哪个”人家既然抛出这个问题,自然是希望你在ab之间选一个。可你全选,或全不选,那都会违背提问者观众的期待视界,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果非要在a和b之间挑一个赢的话,这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桎梏:蚂蚁吃大象。
倘若ab实力悬殊,编剧就免不了要增加弱者的智慧与力量譬如蝙蝠侠对战超人,法老王对战曼哈顿博士,有时甚至还要对强者进行一波弱化譬如顶上战争时期的白胡子,以便将二者拉到同一水平。
就像国产鬼片的结尾永远是人在装神弄鬼,实力悬殊的ab大战往往都是以“小蚂蚁凭借智慧的力量战胜了大象”作为结局。
这样的结局乍看之下,确实比强者直接压垮弱者要有起伏。
但回回强弱对决,剧本都是以弱胜强,这就不免显得太过俗套。
因而,当年看守望者时,我就蛮喜欢曼哈顿博士打败法老王的场面,也喜欢他那句“最聪明的人类对我的威胁和蚂蚁差不多大。”
近几年,我在一些国产片中看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0年夏天,沈腾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两支球队打比赛,一支是艾伦领导的专业球队,另一支是沈腾带领的业余球队。
比赛结果不出意料的是艾伦队拿了冠军,沈腾队输掉比赛。但奇怪的地方在于艾伦队哭丧着脸,沈腾队兴高采烈。
现场观众无不为沈腾队欢呼,就连裁判都热情地表扬他们。
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影片所歌颂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战胜自我;
所强调的是一种守住底线,自我超越的崇高精神。
艾伦队的目标不是战胜沈腾队,而是赢他们两位数;
沈腾队的目标也不是打败艾伦队,而是不让他们赢两位数。而最后的结局,艾伦的专业球队得分高于沈腾的业余球队,这很客观,很现实,一点儿都不假;
而在双方的约定上,沈腾队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我超越,而艾伦队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从目标完成角度来看沈腾队确实战胜了艾伦队。
观众既希望他们赢,又怕业余战胜专业会显得太鸡汤、太假,那么西虹市首富里的这种结局就做到了两全其美:
既能在主观上对得起观众的期待,又能在客观上显得真实、不狗血。
去年乔杉、彭昱畅主演的行业电影沐浴之王亦是以虽败犹荣收尾,与西虹市首富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再往前追溯,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阳光小美女结尾也是输了比赛,赢了自我。
再再往前追溯,中国古代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传说皆是如此。
不论结果如何,其奋斗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
不过这种虽败犹荣的套路常见于小成本电影,对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而言又有着另外一种选择各有千秋。
美国队长3中,美国队长带着一支小分队护送冬兵离开,钢铁侠带着另一支战队前来阻挠。
这场战斗中钢铁侠的战队打败了美国队长的战队,可美国队长成功实现了护送冬兵的目的,钢铁侠却没能实现自己想要擒获他们的目的。
从战斗的角度看,是钢铁侠队赢了;
从任务角度而言又是美国队长队听着有点拗口胜利了。
包括最后的结尾大战,钢铁侠前一秒刚打败冬兵,下一秒就被美队打败。
而美队的实力又与冬兵相差无几,打败钢铁侠也是靠着冬兵帮忙。
从这里来看,钢铁侠虽然输了,但毕竟是以少敌多,那么输也就输得不丢人了;
而他能在对方人多的情况下战胜其中一个,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这场战斗就是既分出了输赢,又对双方的实力同时做出肯定。
当电影必须要给双方分出输赢时,无论西虹市首富的虽败犹荣,还是美国队长的各有千秋,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点:
另一种角度的胜利。
从传统到反传统再到回归传统,虽然电影所讲的故事陈俗老套,观众也没指望剧情有多精彩,但在理应重视的戏份上,编剧着实对其重视有加,并为此花费了不少心思。
扯远了,回到食铁兽这边,双雄争霸是历史故事,编剧再怎么改不能把史实改掉。
即便蚩尤是主角,也不能说蚩尤战胜了黄帝。
改编不是胡编,细说不是胡说。
黄帝最终是赢家,这比金刚大战哥斯拉要难处理。
为啥呢因为观众很明显会代入到主角蚩尤身上,败局的阴影一直萦绕心头,这种观影体验是非常坏的。
就像是知道诸葛亮的悲惨结局,然后去看诸葛亮的故事,心中难免悲怆。
刘导是怎么处理的呢
蚩尤死了后,真正的主角食铁兽登场了,带着遗憾踩着血海而来。
这就相当于主角虽然输了,但是有兄弟帮忙找回了场子。
有没有很像前几年火爆的励志电影激战两个主角前后上场。
先是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被打成高位截瘫,后边是张家辉饰演的程辉上场,把反派打爆。
这是很稀奇的一种剧情走向,中途换了主角,剧情难免割裂。
有人说,从一开始食铁兽就一直出场,而且电影名就是食铁兽,你自己代入蚩尤怪谁啊。
就像是权力的游戏,马王死了,龙妈才能走上女王之路。
你提前代入马王自讨没趣,很明显龙妈才是主角啊不考虑终季大结局。
所以说,刘导给大家玩了一个不太高明的戏法,告诉我们主角其实是食铁兽。
之前的双雄争霸就变成了黄帝和食铁兽争锋。
这就涉及到后边的怪兽和人的平衡问题,按下不表。
咱们再说说怪兽的部分。
回顾刘导的国产怪兽系列,我们不难看出刘导有心要拍出一套以娱乐为主、以满足观众期待视界为目标的电影系列。
那么,观众的期待视界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比较成熟的国外作品:
2017年金刚:骷髅岛上映期间,导演乔丹沃格就曾表示,很多怪兽电影都是人类喧宾夺主,怪兽没几分钟,我不想拍这种电影,我会让金刚有充分的戏份。
事实上,在骷髅岛这部电影中他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上述两个事例都能看出,制片方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会让人烦。
刘导也知道,他一次次地调整电影里画面的权重,一点点偏向怪兽。
这部食铁兽是怪兽贡献的高潮戏份,这一点必须称赞,值得票价。
再讲讲怪兽的立场,人有人设,怪兽也有他的立场。
饕餮里边是愤怒,三生猫里边是宿命论大概吧,我也没咋看懂,食铁兽则是复仇。
食铁兽的设计有点偷懒的嫌疑。
饕餮是可以吞噬,吞噬的设定也很复杂,官网有十几页的ppt讲解。
三生猫呢,则是可以跳脱轮回,前世今生和轮回,更炫酷。
到了食铁兽这边,就是愤怒可以膨胀并且增加攻击力和速度,有点像绿巨人,怪兽设计这点确实是短板,没给人亮点。
再说说故事背景和怪兽复仇剧情的调和,也即主菜和辅菜如何调配
小学时候我在语文试卷上做过这么一道阅读题:
某小镇以豆腐为特色小吃。一户人家做传统豆腐,用料精挑细选,手工严格把关,因而他们家的豆腐有口皆碑。
244 怪兽片解构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