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八章 什么叫礼崩乐坏啊!第(2/2)页
。
只能说,西汉不愧是从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王朝,礼崩乐坏的确实很彻底。
根据史书所记载,到西汉立国的时候,刘邦找遍全国,都找不到几个还懂得周礼的人了。
以至于西汉初期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礼仪制度,叔孙通想要重建礼制,最后也只来得及搞了套大朝仪时的礼仪。
关于天子的穿着打扮,除了冕服保存下来,其他的制度基本也都没有了。
而且,实际上西汉初期连冕服的具体穿着制度都没确认。
天子、太子、皇子、诸侯王、列侯,都有资格穿冕服。
周礼春官司服载:“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而大裘冕、衮冕、鷩冕、玄冕、鷩冕等冕服,简单的说,区别就是有的十二章纹、有的九章纹、有的三章纹、一章纹。
但是,这些冕服都是“王”的衣服,只是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冕服而已。
并没有后世天子冕服十二章,十二旒冕冠,太子冕服九章、九旒冕冠、诸王五章、五旒冕冠的说法。
所以,西汉早期,刘邦、刘盈、刘恒等皇帝在举行一些祭祀礼,以及重要的大朝时,列侯和诸侯王们,穿着和皇帝都一样,全都是上红下黑的冕服,都戴着珠帘。文網
当时唯一一样皇帝能穿戴,其他人不能穿的,只有刘邦所创的刘氏冠,是只有刘氏天子才能戴。
而这条规定,也并非是周礼,只是刘邦定下的新礼而已。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开始想起了重订礼制的事情。
等到东汉的时候,华夏的礼制才重新建立了起来,不过也已经和周礼有很大区别了。
实际上,当时西汉人对周礼的了解,可能还没现代人多。
毕竟现代人考古出土了很多春秋战国,乃至更早时期的贵族墓葬,对其礼制有很多研究。
西汉人可没办法到处考古,只能靠着一些文献零散的记载,去复原周礼。
当然,比起礼,乐的失传更严重
要知道周代是一个不读诗书,无法言的朝代。
当时各诸侯不管做什么事,出征或者归国还是朝对,迎宾、凯旋
全部都有配套的礼乐,还有一套完整的君王与臣子之间答谢、行礼的流程。
要知道,诗经里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这些都是歌都是可以配着音乐唱出来的礼乐
但是到汉代,这些东西全都失传了,各种大雅之乐,只剩下文字记载,至于原本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早不知道了。
列国的乐师坟头草都几仗高了,哪里能找的到完整的礼乐谱。
从秦末乱世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西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和文化,确实是重新发展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是汉人而不是周人。
化而非战国时期的其他诸子百家文化为主。
为什么华夏人崇尚百善孝为先。
都是始于汉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