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为什么六瓣第(2/2)页
,证实与证伪之间,实伪之间,君自证可也!
写到这里,我啜了一口茶。龙井。陡然想起这茶还是他那天送给我的,当时特别强调一句:事象多在实伪之间,龙井亦然,但此茶绝对可以证实是上等好茶。诚如其言,确乎好茶,大半年后仍清香隐约——“且吃茶去!”
此刻我的这位朋友在寺院里做什么呢?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寺院不同于日本的寺院可以携一家老小在里面吃喝玩乐。虽说有处级和尚之讥,但整体上毕竟是迥然有别于外部世界的另一天地。晨钟暮鼓,黄卷青灯,香烟袅袅,木鱼声声,苍松翠竹,明月清风,庭院寂寂,步履轻轻。世俗的超越,内在的平静。在这重实利轻信仰、重有形轻无形的当今之世决意皈依佛门,我想未必是放弃知识分子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可能是另一种旨在自他精神救赎的勇敢担当。曾几何时,同席谈笑;倏忽之间,僧俗两隔,心中感触,何止寂寞。南无阿弥陀佛!
人生境界,窃以为有三:修齐治平,先忧后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孔孟境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谓老庄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青青翠竹,皆有佛性,郁郁黄花,俱是法身,是谓禅佛境界。
那么我现在处于哪一境界,以后又能朝哪一境界接近呢?灯下思索之间,鼻端飘来水仙花淡淡的幽香。我抬眼注视水仙清秀的花朵。数了数,足有三四十朵,莹白如玉的花瓣俱是六瓣。五瓣的没有,七瓣的没有,不多不少,尽皆六瓣。脑海里忽然涌出一个问号:为什么无一例外全是六瓣呢?为什么非六瓣不可呢?谁规定的?又为什么个个遵守这项规定?最通常的解释是遗传基因使然。可遗传基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达尔文回答不了或其回答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势必去造物主那里求教。于是我转而心想,我的这位出家朋友说不定是找造物主求教去了——求教水仙为什么六瓣?
(01..0)(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