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第 59 章  青梅煮酒(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9、第 59 章第(2/2)页
才知道缘故,孙浔苦笑天下对女子的不公叫他的渔娘没有出头的机会,又得意渔娘是自己的弟子。
    “范兄,你也别嫉妒了,二郎资质不差,你好好教。
    “文嘉知道渔娘的想法?”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渔娘的想法他就算没有全部知道,也知道大概吧。”
    范江桥坐不住了,回家去问贺文嘉,贺文嘉道:“您别被渔娘吓住了,她只是说说而已,愤世嫉俗骂两句就算了。”
    “你觉得她说得是对是错?”
    “不算错,但在世情上也不算对。”
    世道如此,他们只是小人物,又能如何?
    “师父,我这般说可能是因为我家有倚仗,日子还过得去,不像普通庶民挣扎求生,刀子没有砍到我和我亲朋好友身上,所以才能这般不痛不痒。”
    范江桥笑了,这小子,还挺有自知之明。
    罢了,范江桥也不追问了。
    “明日你和渔娘就要定亲,可准备好了?”
    贺文嘉有些不好意思,害羞道:“我娘说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我们家、渔娘家,孙先生还有您一块儿坐下吃顿饭,就算把亲事定下了,等到明年秋后成亲才会大办。”
    “等明年你成亲,我送你们夫妻一份厚礼。”
    “那就先谢谢师父了。”
    如贺文嘉所说,两家的定亲宴确实没什么好折腾的,三家人并范江桥,一块儿在贺家吃了顿定亲宴,渔娘收到了未来婆婆送的一整套极品首饰做生日贺礼和定亲礼,就算把亲事定下了。
    中午吃了定亲宴,下午贺文嘉就跟范江桥出发去学,贺文嘉走的恋恋不舍,趁机偷偷牵了下渔娘手,怕被未来老丈人和小舅子瞧见,又赶紧松开。
    渔娘低头笑,后又小声说:“你回去府学好好读书,等你过年回来,我送你一条我亲手缝的手帕。”
    “咱们说定了,你可不能骗我。”求了好久渔娘一直推脱,渔娘这时主动提起,贺文嘉赶紧答应。
    “不骗你。”
    “那我走了,你在家等我。”
    “嗯。
    贺文嘉依依不舍走了,等船离开南溪县后,贺文嘉心中生出一股劲儿来,明年他一定要中举,叫渔娘风风光光嫁给他。
    定亲后,渔娘感觉自己的日子没多大变化,日常还是读书写字,几日写一篇策论交给先生批阅,再有空闲就考虑考虑下一本书想些什么。
    当然,这些都是她每日上午要做的事,下午她要么陪娘看账本,去孙家跟师娘一块儿下棋学琴,或是去贺家跟阮婶婶说说话。
    日子晃晃悠悠到腊月中旬,去江南采买板鸭的管事回来了,也带回来了江南的消息。
    她的两册游记在江南卖得特别好,话本《青云志》也卖得好,但是跟游记全是赞美的好话比起来,《青云志》口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渔娘也能理解,江南富裕,闺阁中识字的女子多,江南的读书人就更多了,女子不如男子出门方便,那些男子在茶楼酒肆高谈阔论批论《青云志》,叫没看过《青云志》的普通人听来,就觉得《青云志》不好,全是污蔑读书人。
    管事笑道:“小姐的书卖得好,那些说书人也喜欢说小姐的书,《青云志》通过那些说书先生的口传出去,等时日久了,听过《青云志》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读书人掩不住,自然不敢再满口胡言了。”
    渔娘不在乎什么骂不骂的,只要她的书卖得好就行了。今年靠着《青云志》赚了不少钱呢。
    梅长湖:“淮安那边如何了?”
    “禀老爷,桃源那块地主 边没伸手,家中还是照常做生意。三房家的两位小姐嫁出去了,听说在夫家都过得不错。还有长南和长北两位公子也已在淮安娶妻,今年跟着主支家的大爷做生意,听说做得不错。”
    “苏家如何了?"
    “主支跟苏家合伙做的布坊生意不错,我听主口边的管事说,明年家里也要建一个布坊,跟苏家那边的关系估计会淡一些。”
    梅长湖松了口气,还好堂哥是个心里有数的。
    “大冬天地叫你跑一趟,路上辛苦了,家来就好好歇一歇。”
    梅长湖叫管事退下,屋里只有他们一家四口,梅长湖才道:“还好堂哥没有对桃源那块地伸手,要不我真怕到手了以后扔都扔不掉。”
    秋天时,跟田知府来村里看矮稻的钦差大人带着两位小爷,他们提起桃源那块地时的语气叫梅长湖心惊,生怕主口边舍不得沾上一点,连写两封信,陈清其中利害。
    林氏:“好了,老爷这下也不用操心了,咱们准备好好过个年。”
    梅长湖点点头,笑着问小儿子:“你先生可说了你们什么时候休息?”
    “我和孙平读到小年时休息,孙允和温子乔他们要读到腊月二十八。
    “读书辛苦啊!”梅长湖想到一件事,把管家叫进来。
    “明年三月温公子要回保宁府考试,考完试就要跟谢家的小娘子成亲,事情繁多,乔老夫人年纪大了,处理起来只怕有些吃力。等到日子了,你派个管事并两个小厮跟温家母子一块儿去保宁府帮把手,等事情办完了再回来。”
    渔娘:“给派一辆马车去,温子乔考试、成亲那日都能用。”
    “是。”
    梅家人体贴,下午梅厚的媳妇儿就去东北角温家找乔老夫人说话,谈笑间把主子们的安排说出来,乔老夫人感激不尽。
    “我们母子俩这几年吃主家的用主家的,主家还管我家子乔读书、娶亲,这等厚恩我们家什么时候才能回报一二哦。”
    “乔老夫人客气了,您家公子有大气运,您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乔老夫人笑着点点头:“主家福气深厚,咱们母子沾上一点半点的,定然也不差。”
    这两年在梅家日子过得好,乔老夫人没有烦心事,身上长了点肉,穿着打扮都干净整洁,笑起来的时候颇有几分大户人家老太太的风采。
    过了两日,张大娘子的儿子满月,她男人申大郎来梅家送红鸡蛋,并两斤切片晒干的野山药,还有两斤嫩竹笋干。
    渔娘叫管家收下了,回送了半匹细棉布,申大郎不肯收,管家劝了许久才叫他收下。
    “我们家小姐跟你家娘子打小认识,本来就是手帕交,论理,你家孩子满月这么大的事,我家小姐该去你家瞧瞧你家娘子,只是我家小姐才定了亲事,不好出门,还请你们夫妻原谅则个。”
    申大郎惶恐,忙说不敢。
    梅厚见话说到位了,也就不留了,叫门房送申大郎出去。
    申大郎去邓家送红鸡蛋,淼娘在屋里哄孩子没空闲,叫她的管事妈妈去回礼,客客气气把申大郎送走。
    申大郎捧着回礼回家,他爹娘看到这些实用的好东西,都觉得这大儿媳真是不一般,凭她一个农女竟跟城里的小姐们论上交情了。
    申大郎他爹道:“大郎她娘,大郎媳妇儿说想要做什么甘草陈皮,今年她怀孕生孩子没来得及,明年她要做你别多嘴。”
    “我知道。”老太太哪敢反对啊。
    “老大,这些东西是人家给你媳妇儿儿子的,也不用分给底下弟弟妹妹,拿去屋里交给你媳妇儿,叫你媳妇儿处置。”
    “哎,爹,我知道了。”
    家就这么大,张大娘子的门没有关,屋外公婆和她男人说话她听得一言半句,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渔娘和淼娘这是怕她过得不好,特地给她做面子啊。
    张大娘子捏着儿子的小肥手笑着道:“好孩子,快快长大,等到明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娘带你进城去看两位姨妈。”
    才满月的小家伙听不懂话,肚子饿了,只会抓着他娘的手指饿的直哼哼。
    张大娘子笑着抱起儿子,真是个小肥猪。
    农家的孩子都是黑瘦黑瘦的,想养肥可不容易呢。
    快过年了,劳累一年的乡下农人家家户户都准备倒腾吃食准备过年了,城里手中有几个银子使的人家更是热闹,买肉、买鸡,量身做新衣,天气越来越冷,街上倒是比平日里还要热闹几分。
    腊月二十,一艘东来的船停靠在南溪县码头,贺文茂身边的管事贺昆带着一个小厮从船上下来。
    “你快家去禀报老爷,再带三驾马车来。”
    “是。”
    船靠岸了,船上的人也不下来,贺昆一个人守在码头上等人来。
    贺家的小厮急匆匆跑回家禀报消息,不过两刻钟,贺宁远亲自赶着马车来,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
    等马车停下,后面的马车上跳下来十来个护卫,有几个护卫身上还穿着梅家护卫的衣裳。
    阮氏也来了,她动作慢些,从马车上下来时贺宁远已经跑到前头去了。
    贺掌柜从来是笑着一张脸,此时见贺掌柜黑脸,眼底隐藏不住的忧心,码头上脑子灵活有眼力劲的人都知道不对劲,猜测可能出什么事了。有看热闹的人上前围观,被他们赶走。
    “去去去,都去干活儿去,有什么好看的。”
    南溪县码头上最大的一家是邵家人,邵家掌柜见不好,立刻吩咐手下的管事和小厮前去帮忙。
    贺宁远拱手谢过,也来不及寒暄,他慌张上船:“大郎!”
    “爹,文茂在里间。”
    孟氏如今怀孕已四个月了,肚子大起来,但是她脸颊却瘦得凹进去,一路回来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贺宁远只看了儿媳一眼:“好孩子,你受苦了。”
    丈夫受伤,孟氏一路上只靠自己撑着,这会儿再也忍不住,捂住脸哭了起来。
    阮氏跟上来,看到儿媳这般,也忍不住落下泪来,上前抱着儿媳:“不怕啊,不怕,家来了,有爹娘在,谁也欺负不了你们。”
    贺宁远走到里间船舱,他的大儿子,他打小聪慧懂事的大儿子,无力地躺在床上,断了两条腿,右胳膊也断了,左边脸上一道狰狞的伤口还红肿着。
    “爹。
    贺文茂昏昏沉沉醒过来,想起身,却不能动弹。
    贺宁远再也忍不住,扭头红了眼眶。
    贺文茂却笑了:“爹,我能活着回来已算不错,您就别哭了。”
    “胡说,我哪里哭了。”
    贺宁远勉强忍得住,阮氏冲进来看到儿子这般样子,想抱儿子又不敢伸手,顿时委顿在地上,痛哭起来:“老天爷,我家积善成德,为何落到这般田地啊!”
    贺宁远、贺文茂父子悲从中来,一时忍不住,都落下了泪来。
    孟氏咬着牙齿不吭声,手中的帕子扯拉了丝,定要为大郎报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